[宋] 赵蕃
剩水残山觉范诗,汎然孤棹去何之。
倚樯吟啸元无忤,谁信今朝无早炊。
下面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
在这十九首《寄怀》诗中,表达了自己复杂而又矛盾的心情。这种心情又是和他居官京师以后对于久违的乡土,对于那片他曾经热恋的土地愈来愈强烈的怀思分不开的。他固然在诗中一再地流露过“不如归去”的乡思,然而在现实中却无法实现这个愿望。因此,诗人在惆怅、凄惘的同时,又感到一种孤高、澹泊之趣。
“剩水残山觉范诗,泛然孤棹去何之。”二句对范仲淹的怀念是自然流出的,而且是从眼前景物引起的乡思引出的。然而,“泛然孤棹去何之”,又是合乎自己心意的,所以就“泛然”而去吧!一个“觉”字和一个“泛然”情态,将诗人的渴望、徘徊、怅惘和喜悦等等交织在一起,更显得情真意切。这两句下得有力,寄怀深远,使读者体味到诗人的乡思之情与现实之间存在的矛盾。
“倚樯吟啸元无忤”,承上二句而来。一个“元无忤”,说明他心情并不平静。他在倚着船桅(或船舷)吟啸的时候,内心深处仍然在为不能回去而遗憾。正因为如此,他才感到自己“泛然”而去是毫无目的的。然而,他又无可奈何,只有“倚樯”吟啸而已。“谁信今朝无早炊”,结笔相承上二句意脉而又翻进一层。他想到自己今朝这一顿“早炊”是无从指望了,乡思之情更深了。
全诗以叙事相间,以议论出之,笔墨简淡,然感情深挚。“倚樯吟啸”,极能表现抒情主人公的心理活动状貌,令人味咏不已。一般说“早炊”之类的感触总是文人落墨较多的话题;而对于满怀激情和浓思的人来说尤为如此。“无早炊”这样明显的反常之感所反映出的既是一种幽约的情感、执着的思考又是很不耐人寻味的吗?总的来说本篇层次比较清晰但给人印象最深刻则是流露出作者满腔惆怅之感让人仿佛在他乡遇故知般的从其文字间听到他想见却又听不到的声音——一位沉积的心灵呼声:那份郁郁与酸楚殆莫过于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