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赵蕃
旋斫寒梢缚短篱,菊窠三两带花移。
莫嗟已落重阳后,自是江南秋到迟。
菊开便是东坡节,酒尽空哦清昼诗。
竹隐异时寻故事,送花常忆郑当时。
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
在初冬的清晨,寒意渐浓。宋人郑秀才赠送了一小把秋菊,诗人将它们栽种在窗前矮墙上,十分喜欢。当时盛开的菊花三两朵微微向着西风倾斜,就像迎接深秋般美丽的红妆倩影,眼前的菊篱可是直过了重阳之后才开始种植?诚然这些北地新土只有秋风阵阵了,就连这些原汁原味的南方气息—流放者在离金陵已有较长时间之后再回到江南,才真正体会到江南的秋姗姗来迟。
尽管郑秀才赠送的菊花开得晚了些,但开得这般娇艳,似乎在向世人展示着一种秋的韵味。菊花虽未及时送来,但诗人并不感到沮丧,因为这竹篱旁已经有了几分生机和活力。竹篱旁已经种上了几株菊花,还有几株正在开花呢!尽管郑秀才没有及时送来酒,但诗人却有另一番风味。他吩咐儿子烧水沏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品尝清茶,一边欣赏窗前菊篱。
郑秀才当年在金陵种菊赏菊的情景历历在目。当年他一定也种了许多菊花,是眼前这些鲜活的菊枝使他不由地回忆起逝去的岁月。秋风已渐凉了,竹篱边绽放的菊花映衬着老人的心,真是一片殷殷思故情啊!这就是眼前物与事的千古绝唱,将深情厚意表达得淋漓尽致。
整体来看,诗的前两句通过“菊开便是东坡节”一句将郑秀才与苏东坡联系起来,使得郑秀才的形象更加丰满。后两句通过家人烹茶赏菊来表达诗人对郑秀才的怀念之情。全诗以物寄情,含蓄隽永,让人回味无穷。
译文:
寒菊的枝条被捆缚成短篱笆墙,零星开放的几朵菊花被栽进原有的菊窠里朝东。 不要再悲叹赠送来的重阳节早已错过季节,正是由于江北的花开放要迟得多、肯向江南迟到的原因。 菊花一旦绽放就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酒喝干了就吟诵清白的白天诗。 竹林隐士寻找往日种菊赏菊的故事,如若再有赠送花的行动定会记起郑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