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闰月二十日离玉山八月到余干易舟又二日抵鄱》宋赵蕃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赵蕃

《闰月二十日离玉山八月到余干易舟又二日抵鄱》原文

摧轮荒水磨,涨潦失连湖。

纵使非长路,能忘去此都。

未应为物役,真复坐饥驱。

好在佳山水,悬应识故吾。

现代文赏析、翻译

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在宋朝,诗人赵蕃曾以船为家,浪迹天涯。在玉山漂泊之后,经过八个月的漫长等待,终于抵达了鄱阳湖畔。诗中“荒水磨”、“涨潦失连湖”等词句描绘了旅途的艰辛和环境的恶劣,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首联“摧轮荒水磨,涨潦失连湖。”中,“摧轮”一词形象地描绘了船在荒水之中颠簸的情景,而“荒水”则暗示了旅途的艰辛。“水磨”一词表现了时间的缓慢和漂泊的苦楚。然而,次句“涨潦失连湖”描绘的环境却使人跌入了低谷,“涨潦”描绘了大水的汹涌,“连湖”表达了作者与家乡、故友隔绝之苦,再次展现了环境的恶劣,也是作者颠沛流离的心境写照。

然而尽管漂泊路漫漫,困厄挫折多,赵蕃的诗歌并非低沉沮丧。他在后面两句写道:“纵使非长路,能忘去此都。”纵然此去并非漫长的旅途,但在离家万里的过程中总带着难以忘怀的思乡之情。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一方面是环境的恶劣和身体的疲惫,另一方面是诗人内心的情感挣扎和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接着四句,“未应为物役,真复坐饥驱。好在佳山水,悬应识故吾。”诗人对自己的遭遇进行反思,认为这一切都是因为被外物所役使,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现状的不满。而“真复坐饥驱”则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痛苦展现得淋漓尽致。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故乡山水美景的怀念和期望。他想象着那里依旧美好如故,也暗示着自己心中的山水之梦仍在继续。

这首诗中,赵蕃通过描绘自己的漂泊经历和内心的情感挣扎,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由的渴望。他的诗歌语言质朴,情感真挚,让人感受到了他的内心世界和他的生活经历。同时,他的诗歌也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人格魅力。

现代文译文:

荒水之中,轮船颠簸如磨坊之摧残,洪水泛滥,已失去连绵湖泊的景致。虽然这不长的旅程,却不能忘却离别故都的痛苦。不应被外物所役使,却因生活所迫坐吃行舟。还好有美丽如画的山水相依,或许能挂念着旧日的自己。

在艰难的漂泊中,诗人赵蕃用他的诗歌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由的渴望。他的诗歌质朴真挚,充满了生活的痛苦和希望。这种精神风貌和人格魅力,不仅是中国古代文人的独特魅力,也是我们值得学习和传承的文化财富。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