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赵蕃
旅枕骤疑风彻屋,晓窗还见雪填渠。
梅花未放腊前蕊,雁足浑无别后书。
故意谁其哀范叔,倦游身自困相如。
赠言故愈绨袍赐,载路何须驷马车。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赵蕃这首诗写的是旅途中的雪景,抒的是思乡之情。第一句说:夜宿枕上忽然疑心起风把房屋彻痛了,这就是担心旅居环境的恶化,逼仄,于是不由自主地细细探望四周;可谁知一睁眼却见到窗子上满是雪花。这是因为第一句已有蓄势,“骤”说明风的迅疾,“晓”点明时间的推移。忽而又从窗子里看见漫天的雪花在大地上厚厚的堆积着,故称“还见”。二句看似平常,却是满幅新奇。先设想风怒得不能开化的情形,因而与在厚厚的雪花自然相比之下感到了一阵阵轻微的惊讶欢喜之情,充满了“城春草木深”似的满幅生意,读之令人如身临其境。
三、四句写腊梅将要开放了,而大雁南飞后,却不知有没有带来远方的消息?即前路漫漫,鸿雁早已飞过,全然无有书信。这二句既写出了时间的推移,又写出了在盼信过程中发现没来信的淡淡忧愁;且有暗示不断增强的空间观念在内。语气淡淡地点染在近乎山左小调的平常化语汇中。这时候唯有赖亲朋故旧献上自己的柔情和热情才能化开水笼锦铠一般的彼此冷淡了啊。古人想象胡杨可思、巫娥庙下常流血的情感联想范围是那么窄狭;亲朋之间如果被路途遥远隔阂在骨子里也是“知我者谓我心忧”呀!这两句似乎正是赵蕃深有感慨的说的意思,他的怅然、沉闷真锁在了脸上,该有多久有多苦有多重该是多么不便详说的心事啊!
五、六句即转写宽解。“故意谁其哀范叔?”这是反用韩信“岂能为田父耕哉”的话,表示不必过于悲伤的意思。“倦游”是全诗中唯一出现的忧患情绪。因为作者仕途失意,久客淹留,固然出于不得已;而他本人则又厌倦这种生活。这种情绪又正有难以言宣的苦衷在内。这两句语气似在劝慰他人,其实却是发自心底的呼声。结尾二句“载路何须驷马车”,化用《战国策》中冯驩的故事,表示即使有一辆破车也值得,足以表达作者只要得到知己相赠那匹御寒的“绨袍”,就足以驱散旅途中的严寒了。可见他寻求的不是金钱和物质上的接济,而只是知己的友谊。这六句语调平缓,情意深沉,是一篇风格典雅情韵流丽的小诗。
这首诗是赵蕃与晦庵在旅途中相遇大雪时由赵蕃催促着晦庵写诗及书而作。从题目上看“客中遇雪”和“催晦庵写诗及书”,便知作者落笔着眼点所在。它质实处确如清人黄生所评:“首尾二处叙景及书意真切”。然而作者追求的是诗情的空灵化和艺术美化的风格,通篇语言明丽、凝炼;尤其突出的是寓深刻于淡泊之中。此诗可谓妙手偶得之矣。
现代文译文:
旅途中的枕头上突然怀疑起了风停了下来,清晨时分打开窗户看到却是大雪纷飞填满了溪流。腊梅还未开放蕊花就已经被雪花装点,大雁早已飞过却没有捎来期盼的书信。故意揣度着谁能为我悲伤啊范叔的离别之痛?因厌倦游宦生涯而感到身累啊像相如(司马相如)般辞官归隐也难觅去路。尽管如此还是想你给我赠言几句啊就如同那御寒的绨袍一样温暖(寓意是期望友谊长存),我将要走的这条路何须驷马去迎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