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送曾季永赴道州永明尉三首其一》宋赵蕃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赵蕃

《送曾季永赴道州永明尉三首其一》原文

去年洞贼惊郴道,闻说居民甚可悲。

太守只今谁漫叟,舂陵示吏两篇诗。

现代文赏析、翻译

送曾季永赴道州永明

去年洞寇惊郴路,百姓纷纷让我忧。 今日谁知谁老病,前军努力莫回头。

译文:

记得去年,洞寇乘着郴州空虚,惊扰过路郴州,百姓纷纷逃避山中。听说居民百姓生活十分困苦,让我忧心如焚。

如今只怕太守已经换人,那位老诗人漫叟,是否还记得舂陵的往事,努力教化百姓,不要让他们忘记这首诗。

赏析:

作者以一个饱经忧患的老人深邃的目光,注视着当前的局势。全诗中写情多于写景,没有浮泛地描绘曾生赴任途中的环境气氛,而是直抒胸臆,着重抒写作者自己的感情。作者深忧于百姓的痛苦,深忧于壮年的消磨,因而情真意切地反复告诫曾生说:我担心你会在行役的路上遇到那些逃奔到山林中的百姓;我担心你会遇到那些在战乱中受伤残废的士兵;我担心你会遇到那些因无罪而被罢官的官员;我担心你到了永明以后,要竭尽全力教化百姓,使他们重新做一个人。这番话既是对曾生的劝勉和鞭策,也是对人民痛苦生活的深切同情和深沉的悲叹。

诗中提到的“舂陵”事件,是指天圣年间辰州少数民族起义的事。当时曾漫叟(曾季永之父)为舂陵令,他写过不少吟咏舂陵风物的诗篇。赵蕃引用这两件事,一方面说明作者对历史的久远程度以及曾经见闻的历史人物名号表示犹新,也显示出古代为良好吏政而勤勉的歌声仍有“和而不同”的后继者(这就是此时的作者主要的美誉与忧念所在),甚至最终敲响徭刻种种榨逼军、迫近正常人口水电路红妓挣贝密码才是元芳从黑矿道的边镇永明去郴州或郴州去边镇永明的驿站等有当地人士仕途奔波必经之地的铜钟与当地风俗文化生活影响至今的一些有古代有价值的遗产古民居至今依然完好地保留下来今古奇观到老城新市乡还有当时朝廷镇压起义士兵焚烧了古庙遗迹仍可看到历史的悲壮色彩所引发的深深感慨。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