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赵蕃
如闻墨潘氏,一派传婢子。
世上多徇名,我曹宁贵耳。
公其品题之,为我致窗几。
定知青出蓝,未信橘为枳。
升堂与入室,亦喻接花理。
又如淮王仙,鸡犬悉飞逝。
况兹薪水供,得法信有是。
我书初不工,为诗长费纸。
笔墨倘精妙,尚可令予起。
誓将扫灶煤,顿顿烧寒苇。
度日有不烦,扫煤复何自。
公闻应大笑,士穷乃如此。
非但我有求,知名渠自尔。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所作,通过对潘衡有婢出适安福传其法造墨甚精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墨法的追求和对艺术的敬仰。
首联“如闻墨潘氏,一派传婢子”,诗人以一种神秘而略带惊讶的语气,描述了潘氏家族中墨法的传承情况。这一派传承,从婢子开始,体现出一种平凡中的不平凡。从中可以感受到,墨法的传承并不简单,需要耐心的学习和不断的实践。
颔联“世上多徇名,我曹宁贵耳”,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即墨法的追求不在于名声和利益,而在于追求真正的高尚品质和技艺。这是一种独特的文人情趣和执着,值得称赞。
接下来的两联是对墨法的赞美和对公子的赞美之词。通过对“青出于蓝”“升堂入室”等形象的描绘,表达了墨的质量和技艺的高超。同时,也用“淮王鸡犬”等典故,表达了对墨法传承的羡慕和向往。
最后两联,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墨法的追求和敬仰之情。诗人说自己的书法并不精湛,但诗歌却常常需要耗费很多纸张。如果墨的品质精妙,那么可以让自己的书法有所进步。诗人发誓要将笔砚清洗干净,每做一次墨便要用寒苇烧炼。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麻烦,并自然而然地保持干净。同时,诗人表示自己不会对墨品提出任何过分的要求,并且承认潘衡对他而言是无价的。这种尊重和宽容的态度让人敬佩。
总体来说,这首诗充满了对墨法的赞美和对艺术的敬仰之情。通过对潘氏家族墨法的传承和质量的赞美,以及对公子的感激和尊重之情,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心境和对艺术的追求。这不仅是一首赞美的诗篇,也是一幅动人的艺术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