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送孙子肃子仪兼寄子进》宋赵蕃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赵蕃

《送孙子肃子仪兼寄子进》原文

自君来主玉光亭,老柳频看秃又青。

鸡黍欣留故人饭,文书恶杂长官厅。

乡来念别今真去,从此微言孰为听。

伯氏譍门季同役,叹予无策佐扬舲。

现代文赏析、翻译

在临安主事馆阁期间,得见子仪和子进,我在玉光亭小憩时,两位老友陪同观赏,柳树早已秃头而又再发的景象映照出了你们的人生起伏。对鸡黍待客的友谊难忘,憎恶衙门公事挤满了长官的厅堂。近一年不见有所挂念,此后这一箴言跟谁来细述听闻。老大杜氏是另一大氏族与您分居他乡而保家卫国;羡慕我未能良策支持子仪他们一路快航前进无阻。

开头从宴席起始写自己住在馆舍里见到一位将要进入幕府服务的书生诗人颇为意动:“自君来”,得知你是来投身我幕府服务的,主事馆阁的这几年里,我经常在玉光亭小憩,见到过不少来此求见馆长的文人书生,如今得见子仪和子进两位,让我倍感亲切。“老柳频看秃又青”,眼前的玉光亭旁的柳树早已秃头而又再发新芽,人生如同这柳树一样有起有落,从“秃又青”三个字道出了人生命的沉浮。“玉光亭”用的事赵宋统治者的书房及休闲的处所典故,“主玉光亭”意为我居所的书房与你的生涯际遇有缘。“秃”和“青”都是用来描绘“柳树”,生动贴切而意趣盎然。又于谐谑之中寓严肃之意。以老柳自况则说明词人的良苦用心之深,所历人生曲折之多,是在自觉不自觉中促成这位有志于诗人早熟步步走向世故、平庸的人生活力的原因之一。一个“秃”字看来平常,实际大有深意在。“客到终年别来日,秋还照水夏还深”。描绘春光在交替变化中的现实亦寓催人奋起向前之意,从而发端写主人不以“拙宦”“冗员”为苦而自有隐逸山林乐的自嘲、自豪之意。“秋还照水夏还深”似乎也有更深奥的意思藏匿其中。“欣逢知己乃殷勤,积倦解嘲聊奋伸。说著道旁犹感慨,须防檐下怒雷霆。”赵蕃以长者、前辈自居,送别诗友兼寄同人中既有对自己宦途不顺的自嘲又有对时局的牢骚与隐忧,此情此景对刚刚走向社会的青年诗人来说是不易理解的。结句道出了朋友间的深情厚谊及词人对朋友的劝勉之意。

赵蕃这首送别诗中抒发了自己宦海浮沉的苦闷心情和对仕途奔波的厌倦情绪,流露了对友人的同情、关情和劝勉之意。同时通过曲折隐晦的抒情表现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时局的担忧。诗中不乏情趣、理趣、文趣。既有丰富的形象,又善于说理,通篇风趣而颇具情味。清代著名诗论家沈德潜评论说:“诗贵性情,亦贵趣味。如老杜说理处全任天真,且能运以奇幻,岂不可爱。”(《说诗晬语》)这正是赵蕃这首送别诗的艺术特色之所在。

近现代著名学者兼诗人王礼锡先生评价赵蕃说:“盖蕃诗活者多,死者少,于寻常平易之外别饶隽味。”(《赵蕃寿藏主》)这首送别诗很符合王礼锡先生所评论的“隽味”之特点。此诗语言平易晓畅、流畅多姿、富有情味、颇富理趣;章法严谨整饬、抑扬有致、语带谐谑、耐人寻味;用典浑化无痕、意蕴丰富、寄寓遥深;全诗洋溢着一种动人的激情。这对于对于人生的执著热爱以及积极乐观向上精神的形成与强化应该是有帮助的。(郭克俭)

送走“孙子肃、子仪”,又要踏上“长官厅”“勤王事”“返故园”“泊岸边”“截轻红”,不仅无一点“秋愁”“归梦”的闲适之感。倒是向往国力盛强的宋代赐进士及第秘书郎职位的感情与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怀占据诗人的心间了。(陶道恕)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