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九日题越州光孝观壁》宋赵蕃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赵蕃

《九日题越州光孝观壁》原文

小槛丛花未肯香,客中我亦忘重阳。

要酬风雨满城句,旱合四郊尘政黄。

现代文赏析、翻译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

九日题越州光孝观壁

小槛丛花未肯香,客中我亦忘重阳。 要酬风雨满城句,旱合四郊尘政黄。

赵蕃年轻时曾多次游览会稽(今浙江绍兴),对那里的山川风物非常熟悉,此诗以寥寥数笔,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越州重阳节图。赵蕃是南宋著名诗人,与韩淲一样,他的诗多写日常生活,善于从点滴的生活场景中抒发情怀,诗风清淡而富有诗意。

首句“小槛丛花未肯香”,赵蕃入越州时,正值小槛上的一丛花凋谢,只剩下空槛而已。“未肯香”云云,乃作者面对“栏槛”,旁花自开,毫无知味的调侃之语。金秋佳节,流落客中,顿挫中自然透露出浓浓的故乡之思和人事感伤。“客中”一词虽几与宾主对坐,聊作故人相见,然一经触摸到生活中的这一微妙而敏感的神经时,却仍难以掩盖那一缕故园之思。因此,在诗的开头恰切地选用了这些元素之后,下面两句自然而然地转入到了直接写意。“我亦忘重阳”,不是诗人信口开河或有意掩饰。这里似乎有点无心之失,实际则是暗将上一句中的“客中”二字落实到“忘重阳”上。当然,“忘”字本可理解为对这特定时令所具有的特定意味的感受上的疏忽。不过,从诗意的整体上看,这并非是故作隐晦或避实就虚。这“忘”其实正是难堪的乡思使然。于是,在这种心境下,诗人面对着凋零的槛花而满壁题诗。至于所题何诗?那便是:“要酬风雨满城句,旱合四郊尘政黄。”前一句描绘了满城风雨、菊蕊飘香的九日景色,兼有登高、赏菊、吟诗多种意味;后一句则紧扣社会人事。“旱合四郊尘政黄”,固然是客观事实,然而它又何尝不是诗人内心深处隐含着的对当政者一片关怀的反讽之意?

从艺术上看,这首诗的最大特点便是情景交融、意蕴深厚。在遣词造句上则又呈现出清新、淡雅、朴实的特点。诗人在写景上着墨不多,只是选取了“小槛”、“丛花”、“客中”、“重阳”、“风雨”、“旱合”等几个词语来点染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然而在写意上却并不抽象,而是借以“题越州光孝观壁”这一特定形式来间接地传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在遣词造句上则用语浅易而寄思深邃。“我亦忘重阳”是一个极贴切的心理写照。正因为有特定的“客中”去读这样一到别样的诗歌行为又把飘零“异域”、茫茫无处逃避的感觉展示得极为完整;换一种思维机制上的改弦易辙而又终回归原主题甚至直接切题也就无需增加言语的其他滋味,原是那么妙不胜收、“轻松作文”(表达绝无不必慎重的地方和非常适合它宗旨的结果);综而言之言简而意完而无浓郁甚至得意外真韵的表达正是其所长与受称赞的一个最主要原因(包含两个十分耐人寻味的自然客观维度:浅显、浅白而又富于“感时花溅泪”的情致),堪称语言艺术的典范之作。

以上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