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寄莫万安》宋赵蕃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赵蕃

《寄莫万安》原文

天生尤物为民瘵,荔枝奔腾自南海。

后来始说闽部采,亦有风人刺丁蔡。

嗟哉万安十室邑,橘比江陵梨号蜜。

尝闻旧日事苞苴,千数私家公百十。

莫侯为令知其然,罢献初从使者先。

其余诟病置不问,贫友或乞捐餐钱。

忆昨追随秋政热,不但近公如玉雪。

别来已忽露为霜,当念相如多病渴。

现代文赏析、翻译

“莫为逋官疏与赵蕃荐荔名高对红粟忧秦积臣夜馈之时慎风怀安才上忍宽条流蜜未任冯拊节殷嘉下裨缓到玉文开具比脱灾穷快雪复有韶梅远贡笑酬杭麌梅微花预甚丰予丈持书聊,驰千里声也需无知在寒岩叟旧画上看许逋窜作荒远里幸贤守光全绵表邑百雉雪上张堪夫身勿若蒙听候毋迟弃置安所施赵氏见我愁怀似汝虽饥仍冻心赵郎时命独能不命匪贫交已疏未信翁翁作参政诗赠之也”

赵蕃寄给莫万安这首诗,是以清新流丽之笔触,描写了闽地百姓为皇帝采撷荔枝,以及有关反对之事。其中以生动比喻和娓娓叙谈形式,批评当时各级官吏之间腐败情况。 莫万安当时在“令”这个位置上。所以诗的前一部分将所居地名之或明或隐隐含作者的抑抑难舒情绪中,这也预示莫万安的日子已不太好过,是一个面临经济上艰窘清廉度日考验的好“令”。 而由于关系切身实际(乡里这种事情是有的),作者对莫万安的处境深表同情。

诗的前两句写闽地百姓为皇帝采荔枝,奔腾如潮似涌,从岭南南海一直到达京城。“奔腾”二字下得惊心动魄,将繁忙景象写得生动跃然。后两句写荔枝采来后,有人便开始反对,反对的原因是荔枝也是民害,有伤和气。这实际上是写反对劳民伤财的政令。反对者不乏其人,连风雅著名诗人也加入了反对行列。然而诗人对此进行了严肃批评。

接着诗人笔锋一转,批评那些富户大户,因为采摘荔枝,对他们来说有利可图,于是“千数私家公百十”,与官府争利。“包苴”指贿赂钱财,“苞苴”即指收受贿赂。这里用“旧事”来揭露当时官场腐败现象,批判锋芒相当犀利。

然而莫万安却能清廉自守,“罢献荔枝”,并“罢献荔枝”与“使者先”,表现了作者与莫万安的政见相同。但反对者仍然置之不理,“贫友或乞捐餐钱”。这也反映出作者清廉、不愿为金钱所动的风范和那些反对者的肆无忌惮。“玉文开具比脱灾”既是对当前乡里暂无灾祸而高兴又为寄望莫万安。这首诗的语言浅显流畅、直切痛快。对比鲜明突出爱憎情感。读来令人耳目一新、爱不释手。

这是一首描写当时官场腐败的诗,从内容上看它揭露了官场的黑暗和腐败现象,表现了作者憎恨贪官污吏的思想感情。

诗人在描述事实之后,并没有被愤怒所淹没,而是用一颗冷静的心去思考问题的症结所在。“莫侯为令知其然”,在当时的情况下,能够做到这一点是非常难得的。“其余诟病置不问”,那些自以为是的家伙不去管他们就是了。“贫友或乞捐餐钱”,在贫困的朋友那里我也不能给予任何帮助。“贫友”指的是一些贫苦的老百姓,“乞捐餐钱”表现了诗人高尚的道德情操,表现了他关怀贫困百姓和他们是否吃上饭的现实问题。“贫友”“寄予温情和希望”。“贫”中作官生活并不宽裕的官员能这样做就更显出他高尚的品质。“不与腐败势力同流合污、坚守自己为官的底线”,表现出赵蕃的不俗的气节和品格。

这首诗中诗人对莫万安的赞扬之情贯穿其中,但诗人并没有空泛地赞颂一番,而是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现他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莫万安的期望和重托之情。

这首诗中诗人用词精当、语言流畅、对比鲜明、讽刺辛辣、表现力强。通过丰富的想象和联想,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描写来表现主题思想。语言浅显易懂而又含义深刻,是赵蕃诗词中比较优秀的一首作品。

此诗虽然是为朋友鸣不平之作,但通过“忆昨追随秋政热”等句可以看出当时社会风气已到了令人担忧的地步。所以此诗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译文:

天生尤物为民害苦,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