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送赵成都五首其一》宋赵蕃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赵蕃

《送赵成都五首其一》原文

不但元戎贵,仍兼制使雄。

深沉天与度,简敬学成功。

人士薰陶内,兵民教训中。

讵应先郤縠,宁复后文翁。

现代文赏析、翻译

以下是按照要求写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送赵成都五首其一

宋朝 赵蕃

不但元戎贵,仍兼制使雄。 深沉天与度,简敬学成功。 人士薰陶内,兵民教训中。 讵应先郤縠,宁复后文翁。

首联由军中主将的高贵地位和安抚使的显赫名号说起。“元戎”、“制使”,是对军事统帅和地方行政长官的称谓。军队主将的尊贵地位和节度使、安抚使之类的重大职权,这句凝聚着作者的羡慕、赞美和向往之情。“仍”字点明成都尹职位的重要。战火暂时平息后,一封封公文书将名山大川统统变为对个人威德的朝颂朝礼——立功图治要仿效古人高冠博带仗剑游行于各州县,这种荣誉当然只有成都尹才享有。而眼前的赵成都却正要奔赴这一令人羡慕的岗位,作者当然要为之大发一通诗兴了。

颔联“深沉天与度,简敬学成功。”两句是赞扬赵成都的德才兼备。“深沉”句是说赵成都胸有城府,处事有度;“简敬”句是说赵成都待人有礼,治政有方。“学成功”即学习前人治政的成效。这两句是写赵成都的为政之道,也是写他的人格修养。这两句紧承首句而来,对赵成都的赞扬、赞美、向往之情在赞其为人处事的得体之中表现得非常充分。

颈联“人士薰陶内,兵民教训中。”是说赵成都到了成都后,受到人们的薰陶,对士兵、百姓进行教化训导。通过他而达到治军有方、治民得法的效果。“内”为表里或上下四方内部的意思。“薰陶”一词较一般“教化”更具包容量。既可指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包括政治觉悟、道德水平、文化素养等),又可指物质文明建设方面(包括生产技术、操作水平、节约习惯等)。这比赞其待人接物的做法更为高远、更为重要。“兵民教训中”紧承“薰陶”句而来,既是说对他的工作应予以肯定和推广,更含蓄地说明他的工作已取得了实效。两句承转自然,蕴含丰富,余味无穷。

尾联“讵应先郤縠,宁复后文翁。”称赞赵成都将继承古代名将郤縠(春秋时晋文公的得力大臣)的卓越才能,也肯定了他将效法古代名臣文翁(汉武帝时循才养士的著名官员)。“讵应”是“怎应”的意思,表示反诘。“先”是超越的意思。“宁复”是“岂能”的意思。“郤縠”以勇而有谋著称,“文翁”以教化有方著称。两句诗蕴含着作者对赵成都才华业绩、美好前景的瞩目和颂扬,是对赠诗友人的最充分的颂辞。这大概也是对诗人自己的才华业绩的自荐吧!既然是以自己的亲身体验抒发怀念欣慰之情的送别诗自然是以生分而缺少肺腑之言的真实性和力度因而颔联情感交流为句也可意无逊色。

这首诗写得很有特色。从结构上看,它一开头就单刀直入地表达了对赵成都任职成都尹的高度赞扬和向往之情;中间两联不枝不蔓、自然流走、意蕴丰富;尾联则是对全诗内容的点染和照应。从语言上看,这首诗的语言清新自然、朴素生动、情真意切;同时这首诗所体现出的情调则积极健康、乐观向上,表现了诗人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正是这些特点使得这首诗很富有人情味而值得传颂千古。这首诗突出的特点在于赞赏对方所取得的成就时不过分地张扬声势而是很得体地将对方的工作成果纳入自己的视线之内从而体现出自己的主观感受。这种写法含蓄深沉、意蕴丰富而又不落俗套因而更有亲和力也更能体现出作者的气度和风格。

以上就是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