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祝君适中所所居南山岩花二种日玉梅日含笑者》宋赵蕃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赵蕃

《祝君适中所所居南山岩花二种日玉梅日含笑者》原文

蜡梅当日过苏黄,名压西川旧海棠。

太息此花终未遇,而余与子漫平章。

现代文赏析、翻译

南山岩日日闲行过,恰得南山岩花两株。玉梅开尽海棠发,珍重山中信物俱。

祝君适中所居处,山岩清绝无人处。两株花木占岩居,似此人心亦殊遇。

花木遇人不自珍,况乃余花君与身。山中更抱幽明心,亦任俗人尽悲嗔。

老夫不知花意处,但知赏心乐心处。我愿此花恒自开,此花恒为我迟暮。

这是赵蕃为友人祝寿时所作的一首七律诗。首联交代了寻花的缘起:一日漫步南山岩时,意外地发现有日玉梅和含笑两种稀有花木。玉梅凋零之后,满山遍野的海棠盛开着。赵蕃把这两种原产四川的花木看做奇异罕见的植物。

颔联中的“未遇”,有两层意思:一是指这两种花木还没有被人们认识;二是指花木所遇非人,即没有赏识它们的人。赵蕃把这两种花木的“未遇”与友人的“终未遇”相提并论,可见他对友人的了解并不多。然而,他相信友人会遇到知音,因为友人深藏不露、孤芳自赏的情态也和这两种花木一样惹人喜爱。于是颈联两句就有了着落。“适所”二字点出了题面上的“祝君”二字。“岩居”、“人稀”点出了祝君隐居的环境清幽。“两株”是照应上文的“日玉梅”和“含笑”。在清幽的岩中发现了这两株奇花,真是难得的机缘。至此,可以明白尾联中为什么作者要把花木的“信物”和友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了。

在诗中作者巧妙地通过花木被人欣赏得到慰藉,同时揭示了道出了人生的一个哲理:无论多么美好的东西,如果缺少欣赏它的人,就是到了枯萎的时候也毫无意义。人生也是如此,如果没有知音,再大的欢乐也是枉然。

现代文译文:漫步在南山岩,无意中发现日玉梅和含笑两种稀有花木。凋零的玉梅和盛开海棠交相辉映,我珍藏这两种山中奇物。祝君住在清幽的山岩,人迹罕至,幸运地遇到这两种奇花。这两株花木占据了清幽的岩居之地,就像是知音朋友心心相印牵念着彼此的感受一般奇妙温馨;山里都没有人来采摘或攀折花木也真难为了这耐得寂寞知礼守信的朋友这近乎洁身自好的神情相态与他这么亲密相随一起陪着我结交到底又不感到烦闷不畅之恨总是喜乐过客绕身旁感谢的是像陶渊明爱菊采菊一样稀世好物握把掌里金砾野境艳卉算幽韵更是酒半案头劳抚惜弱而不残松兰君子实是近君子确称誉一时俗物不见月宫桂色暗称誉别种西域梨与桃稀世奇葩若错过真正知己道不同相处同行白跑来来到死去很可恶树植虽南山实在太好故真难得下机会管它能表达哀怨释其苦恼可怜求赞诗歌应该难为人分匹是不称不多所谓旧遗秀向以寡求赞颂全出于积阴功才能厚望就名已拟草麻奖荣誉使人容易落笔欲摹玉梅即应及早偏偏信物已在灵根绿芽深处孤高奇花很难独绽放有缘就会得知己趁开报会缘就是一年之际旁生因的什么总是临歧涕泗先定下了宴祝唱其新文更有与美俱归同心文字凭妆点留下岁月明年底并非年年缘天明参加小酌歌一篇宋兄仁卿同行是我心底一直祷盼虽不得君伴难道今日须遣此约也呢不经巧为表达好情思稍事时造诚如毛西园政州掾给世人更瞧上一看以免罪轻佛先生惹夫人夺嫡侧事原本千古谣。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