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自吉水乘月放舟至玄潭》宋赵蕃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赵蕃

《自吉水乘月放舟至玄潭》原文

木叶未尽脱,水光真接天。

苍然江上石,兀尔渡头船。

酒有三杯饱,诗无万斛泉。

冥冥鸿鹄举,渺渺鹭鸥眠。

现代文赏析、翻译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月色皎洁,洒满大地,木叶尚未落尽,江上水光接天。秋江之畔,乘月色放舟,心情愉悦,放眼望去,一片苍茫。岸边江上,孤零零地停着一艘渡船,在月色中显得格外醒目。

诗人在赏月之际,见到这艘渡船,顿生一种亲切感。他举杯畅饮,三杯下肚,已微有醉意;吟诗抒怀,但胸中万斛泉流,却无法倾泻。这里“酒有三杯饱”与“诗无万斛泉”两句形成强烈的对比。但诗人却以酒助兴,以诗发怀,一腔豪情,借酒诗倾吐出来。这里把酒助兴、吟诗抒怀,不但不矛盾,相反却表现出诗人的襟怀博大、性情豪爽。

抬头望天上的明月高悬,船儿像在大江无边无际的旷野里行驶一样。天空是那样高深渺远,仿佛黑洞洞的看不见明月似的;而渡船就像是一只巨大的天鹅展翅飞翔在天际,或像白鹭安稳地睡在沙滩上一样。诗人笔下的景物是那么幽深缥缈,境界是那么静谧壮美,这正是诗人忘却尘世喧嚣、超脱尘世烦恼的象征。

全诗通过明月、清江、孤舟、放舟者等意象,表现了诗人辞别故乡、乘月归隐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感情。诗中“木叶未尽脱”与“水光真接天”两句中景物的描写,渲染出一种明净清澈、幽静清寂的气氛;“苍然”、“冥冥”、“渺渺”等词,则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落寞之感。

这首诗语言质朴清新,意境幽远明净,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至于现代文译文,我尽量以保留原意和美感的方式进行转述:

在秋天的江边,月亮明亮,洒下一片银色的光芒,驱散着还未落尽的树叶。江面上波光粼粼,与天边的云霞相接。江岸上孤零零地停着一艘渡船,在月光下显得格外醒目。

乘船的人感到非常愉快,举杯畅饮了三杯酒后已经有点醉了。吟诗抒怀虽然胸中涌起了无数的佳句,但却无法倾吐出来。抬头望去天空是那么高远幽深,而船儿仿佛在无边无际的旷野里行驶一样。自由自在地行驶着,身边伴随着美妙的江水声和轻轻的秋风。这里的环境是如此幽静深远,就像一片翠绿茂盛的森林一样引人入胜。

乘船的人把这一切都当作了一种享受和放松,心情变得非常舒畅愉悦。这里虽然没有世俗的纷扰和烦扰,却拥有大自然的宁静和美丽。这是一种让人忘却烦恼、心旷神怡的体验。这样的美景和心情也是许多人所向往和追求的。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