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岑参
闻逐樵夫闲看棋,忽逢人世是秦时。
开云种玉嫌山浅,渡海传书怪鹤迟。
阴洞石幢微有字,古坛松树半无枝。
烦君远示青囊录,愿得相从一问师。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
这首酬答诗,写畅当寻访麻道士不遇,得观其书信的情景。岑参以他特有的好奇才情,把人世间的寻常事写得奇幻美丽,富有诗意。
“闻逐樵夫闲看棋,忽逢人世是秦时。”诗人通过两个场面来烘托“忽逢”。“闻逐樵夫闲看棋”而入题,挑起读者想知道这个故事的兴致。“忽逢人世是秦时”,便是根据樵夫对说人世事的神奇解说引出来的了。 显然,“秦时”也是一个极富诗意的虚构的时空中,暗带与仙境的关联。这是在引出下文畅当在仙境中的奇遇了。
“开云种玉嫌山浅,渡海传书怪鹤迟。”在人世间畅当觉得山高路险,采玉不得,又因寻找麻道士而渡海传书未能及时到达;在仙境中,麻道士告诉他“怪鹤”前来传书也感到太迟了。“嫌”、“怪”两字,把畅当渡海传书的不够及时而表示不满的情景刻画出来了。其中含有诙谐意味。 这两个场面为读者构织了一个亦真亦幻、亦虚亦实、迷离扑朔的情境。
“阴洞石幢微有字,古坛松树半无枝。”仙境并不是空洞的幻境,而是与自然景观相联系的。这里所描写的阴洞、古坛、石幢、松树等都是与神仙生活有关的事物。特别是“阴洞”的“微有字”既显示了奇遇,又是合理的想像,“青囊录”因此又被道家人士用作道的典或方术之类书名的指代了。“古坛松树半无枝”的形象是有多种解说方法的,也表现了一种神奇的仙景;石幢在溶洞石壑中的那种险幽姿态也很可人;可惜风吹松萎乃至半无枝叶事在人为。 而岑参将仙境和现实融合起来,更显其诗笔奇幻的特点。
“烦君远示青囊录,愿得相从一问师。”畅当托词天寒,不便访师而殷勤约请之意表达得十分委婉而又有力。结尾语带双敲又灵动变化不失虚旷之致,这样的文词自然是艺术上有一定的水准。在这首诗里由于故事的动人又是畅当创作中的一个高昂因素也能激起同题材不同表现的斗妍的色彩丰富而又并非来自歪曲现实而妙合真实的表达在部分自然物象之上更有自身欣然的向心引力将语言绘声、形、色的特点都调动出来妙运诗成进而虚实并御以此通彼或许就契合于这一诗意过程的心源忽通忽合各种神奇秀异便会“滔滔汩汩而方流”(李嗣业赞诗语),继而抒写心中绮丽难抑的感情涌泉这便完成了该诗内在的生命流程岑参由此将自己久仰而未果的心愿顺势流出,“一展三反”,通篇氤氲着缥缈莫测的神仙境界却又并非一味以浮艳香软的辞藻作缥缈难攀的神话形象表现它使人读后仍能留下一些回味无穷的东西。
以上就是这首诗的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