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岑参
程侯新出守,好日发行军。
拜命时人羡,能官圣主闻。
江楼黑塞雨,山郭冷秋云。
竹马诸童子,朝朝待使君。
唐代诗人岑参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凤翔府行军送程使君赴成州》一直让后世的人们对岑公充满着敬佩。而我作为一名文学研究者,也为能有如此丰富人性和诗情的诗人感到十分的幸运。以下是这篇诗歌的现代文译文以及对全诗的赏析:
原文翻译:
江楼上笼罩着一阵浓墨一般的夜雨,山脚下漠然听着夜的幽曲,像一堆冷静的山川漠然的记忆着绵绵的秋夜和某种愈演愈烈却又迷茫难说的遗志,催泪如此无常于露却眨眼乍富的世间,突然不知如何道出的诸般深重情怀都借这一夜尽情流淌出来。当年的小伙伴们不知现在怎样,都还在家安稳吗?还守着约定等着我吗?却只是眼前静静流淌着这一切而已。
诗歌赏析:
程侯再次调任成州赴任时,所有一切仍旧旧习如昔。沿习的习惯依然能够使其形神举止大可让今日观者由内心羡慕、倾慕乃至打心底赞美,其中的每一个过程似乎都能完美演绎唐代升平的风韵,那时诗人们一出场便会接受众多关注的目光。他的离去总能吸引众人纷纷赶来相送,以此传递给皇帝一方他是良吏好官的好消息。这就是岑参在《送程判官之秋山》诗中极力称赞过的“判官名下无虚士”。此时站在行军的队列里为其送行的人们能真切体验到皇帝对自己的期望和自己所能作出的作为,感受到诗人内在那种伟大的信念。这样一层层的表达似乎都可以完全彰显在离别的这个当下情景之中,正是他由一个故友到一个更加积极意义的公务员身上变化的身形经历在诸人心中所能引发出阵阵“所以视人之心见人之志焉”的人性的共情感中所致出的共通感知和理解上的兴奋之情吧!又联想想到早在此之前已有甚多的感人描绘已出现在人之心眼上的类似场景之中了,而这却比那还要让人感慨和钦佩!此时在他看来:是这些作为和一切令人感叹,便马上即景赋诗送给了这位离任使君“登车欲发犹未发,加我三宿为我别”。更是不自觉的流露出诗人对程侯的敬仰和不舍之情。
此诗以行军送客为题材,岑参在诗中运用了即景生情的表现手法。诗人将送程侯上任的场景描绘得十分生动而富有情感,又将程侯的品格和作为表现得十分鲜明突出。以夜雨、秋云、竹马诸童子等景象烘托出送行的氛围和情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情感和生命的气息。
以上就是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