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辛弃疾
落花时节,杜鹃声里送君归。未消文字湘累。只怕蛟龙云雨,后会涉难期。更何人念我,老大伤悲。
已而已而。算此意、只君知。记取岐亭买酒,云洞题诗。争如不见,才相见、便有别离时。千里月、两地相思。
婆罗门引·别杜叔高·叔高长於楚词
原文:
落花时节,杜鹃声里送君归。未消文字湘累。只怕蛟龙云雨,后会涉难期。更何人念我,老大伤悲。已而已而。算此意、只君知。记取岐亭买酒,云洞题诗。争如不见,才相见、便有别离时。千里月、两地相思。
这是一首借伤别写出的慷慨悲凉之词,风格豪放而语意含蓄。其小序明白叙述同杜仲高别后之思念与伤感,说明作意。词发端即从送别友人杜叔高时景物落笔,奠定抒情基础,预示别情。“落花时节”,即暮春时节,用以形象地表明诗人是在落花纷飞的暮春时节与友人分手:“杜鹃声里送君归”,在“子规夜半犹啼血,不道红林滴曙天”的哀啼声中送别友人。惜别之情何其深!而词人的惜别之情更是蕴含于字里行间。未消文字湘累“,“文字”二字应上“归”字,意谓因为思念友人,而常作诗词以抒发情感,故曰文字。“湘累”用屈原之典,谓屈原放逐江南,仍蒙冤抑枉,和自己相似。“未消”二字表明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殷切。“只怕蛟龙云雨,后会难期。”此二句一忧其政治上的迫害,一忧其会失去音讯。“蛟龙云雨”比喻奸佞小人弄权,自己和杜叔高都有可能遭忌受谗,而分别之时又未有明言后会之期与时日;会久离长之感方始涌上心头:“更何人念我,老大伤悲”,政治上屡受挫折后才尝得一份“白首无成”之痛!也才有无人怜惜之悲;或此进彼退亦悲也,“吾子弃我不知存亡其竟”,亦一声无限感伤之叹!因以起韵,笔力雄健激越。“已而已而。”思绪至此,词人用一“已而”作结上韵之词(非数字),叹息极其悲凉而无奈。“算此意、只君知”,音讯渺茫之下连慰藉之词亦无有矣!似此黯然销魂无以自遣之时刻,“岐亭”会合、“云洞”题诗也不能遣怀(只是遣怀之物亦不能助以遣怀),思友之情一触即发。“争如不见,才相见、便有别离时”,于此怅念之后以一义补之。临别之际愈觉殷勤相见之可贵;本欲慰藉而反成怅望,愈转愈深。最后以“千里月、两地相思”作结,与开头的“落花时节”相呼应,至此情景交融,浑然无迹。
辛弃疾的这首词作写得深情婉转,层层递进,曲折有致。在惜别之中蕴含一派豪情和悲壮的英雄气概。在艺术表现上,“落花时节”、“杜鹃声里”、“未消”、“只怕”、“更何人”、“千里月”等词语都与古人原意或脱胎换骨或推陈出新,都给读者以新鲜的感觉。全词层层相扣而又环环相接;直抒胸臆而又曲笔达意;明白如话而又深挚动人。不愧为辛词的名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