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辛弃疾
木末翠楼出,诗眼巧安排。天公一夜,削出四面玉崔嵬。畴昔此山安在,应为先生见挽,万马一时来。白鸟飞不尽,却带夕阳回。
劝公饮,左手蟹,右手杯。人间万事变灭,今古几池台。君看庄生达者,犹对山林皋壤,哀乐未忘怀。我老尚能赋,风月试追陪。
下面是我根据要求所写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水调歌头·题张晋英提举玉峰楼
辛弃疾
木末翠楼出,诗眼巧安排。天公一夜,削出四面玉崔嵬。畴昔此山安在,应为先生见挽,万马一时来。白鸟飞不尽,却带夕阳回。 劝公饮,左手蟹,右手杯。人间万事变灭,今古几池台。君看庄生达者,犹对山林皋壤,哀乐未尝灰。我老尚能赋,风月试追陪。
在这首词中,作者又再度以幽默自嘲的笔调书写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营造出独特的辛弃疾式意境和风味。读着这首词,再回味《破阵子》里“长梦”化用的《楚辞》、《诗经》、建安诸贤的诗句及六朝、唐人诗词精神体味。进而又会生发出几多的酸辛和慨叹呢?无论有志者还是空老去的词人词客,归根到底都要表达出一个赤子被放逐在大千世界之中、不肯轻易辜负一片云彩的永恒情思。
在这首词中,“木末翠楼出,诗眼巧安排”之句既是应题之词,更是承袭前人的妙笔,表达其艺术构思的妙境。
“天公一夜”至“夕阳回”句写清晨登楼所见的玉峰胜景,承接上阕结句处,着重表现张晋英楼成后的喜悦之情。“削出”二字暗指玉峰楼成事在即。而玉峰四面高耸,状如堆玉。其楼的挺拔之势在词人眼中显得尤为真切。“万马一时来”金朝国势虽衰,然尚有士子依然有心于国家之恢复。张晋英之能邀得辛弃疾为之作记题楼想来也是大有来头了。“白鸟飞不尽”二句说登楼纵目只见夕阳西下而暮色将至。此景如一幅天光云影的大幅山水画,境界空旷而悠远。
下阕起二句说张晋英邀辛弃疾一同饮酒。“劝公饮”三句说酒宴中蟹美酒香。“人间万事变灭”二句是说天下事本如浮云变幻无常,今古何尝池台依旧故人又在何方?忧愤难平之际故有此悲情发落之语。这种情绪也是稼轩内心矛盾冲突与纠结难解的心情的直接抒发。这似是以达者的超然心态和名士风流来表达一种永恒悲观的哀怨。“君看”四句本庄子不为物累旷放达观之论和司马迁游于物外的思想核心之论述而生发之为劝慰友人亦自我劝慰之语。“人间万事变灭”,但仍须在风月风光之中聊以自遣。词人表面旷达超然实则仍然掩饰不了内心愤愤难平的忧愁之苦!词人对好友倾吐自己内心的困惑与悲愤之情溢于言表。
此词纯为抒怀之作,其直抒胸臆的特点也使得这首词在艺术上形成一种雄奇悲凉的美感风格。稼轩为金人,入南宋后一直希望收复中原故土;但大半生怀才不遇又让他痛苦悲愤之情难舒,且遭主议和派的排挤打击更是让他的人生愿望难遂了!全词清雄旷放词人苦闷不得解脱又有几人能读懂他那爱恨情愁呢?凭轩望飞云冉冉志在千里万里心怀何等的抱负又何等的无奈!“人间万事变灭今古几池台”!这种达观超然的情怀也许正是词人内心深处所向往的境界吧!
辛弃疾以文为词,非文乃歌诗也;然在辛弃疾的笔下却以文心运于曲笔之中真情透露而意蕴无穷乃词中之佳作!整首词表达出的清雄旷放的风格、意境在此就不再一一细说了,如有机会您也一定品读一番才好!
希望这个回答您能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