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辛弃疾
道人元是,道家风、来作烟霞中物。翠幰裁犀遮不定,红透玲珑油壁。借得春工,惹将秋露,薰做江梅雪。我评花谱,便应推此为杰。
憔悴何处芳枝,十郎手种,看明年花发。坐对空香色界,不怕西风起灭。别驾风流,多情更要,簪满姮娥发。等闲折尽,玉斧重倩修月。
念奴娇·用前韵和丹桂
作者:辛弃疾
原文赏析:
这首词上片主要写丹桂生长的环境和作者对它的喜爱。“道人元是,道家风、来作烟霞中物。”词人自幼受道家教养,词中自称“道人”,咏丹桂,实则是以丹桂自喻。“烟霞中物”四字,描绘出一个超脱尘世的仙境,词人恰如其分地把自己和丹桂联系在一起。“翠幰裁犀不定,红透玲珑油壁”二句写丹桂超凡尘的仙姿,词人用“翠幰裁犀”的“裁”字形象地描绘出桂树挺拔的姿态,“裁不定”的“不定”,把桂树的摇曳多姿的神态描绘得生动而传神。“红透玲珑油壁”借用韩愈《城南联句》:“洞府红莓照”“玲珑红壁层”的诗句,点染出满树丹桂如火如焰、明艳照眼的热烈气氛,同时又把丹桂与世俗的红莓对比,以突出丹桂高洁的形象。“借得春工,惹将秋露,熏做江梅雪。”三句写丹桂的香气与品格。丹桂的香气不是自然生成的,而是春天阳光雨露的恩赐;它经秋转冬,历劫而新长;其色其香,异于凡品;其色其香不可亵渎。这三句采用排比句式,字凝句丽,笔力雄健,将丹桂的形象刻画得分外鲜明。词人对丹桂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词的下片转入回忆。“我评花谱,便应推此为杰。”词人赞美花谱,独推此桂为杰作,表达出对丹桂的偏爱。“憔悴何处芳枝,十郎手种,看明年花发。”三句写词人对丹桂前景的关切。词人将词中咏丹桂的对象由丹桂本身转移到他人,这是词人开蒙的词格的又一体现。言外之意是说:丹桂前景如何尚难预料,如在人间善种的花木多遭摧残折压的道理,期望他人替他看管护养。“坐对空香色界,不怕西风起灭”二句说词人独坐静对丹桂花香的神奇世界中,全然不怕自然界的风风雨雨。词人以修月为喻,表达对丹桂形象的塑造和赞美的力度。“别驾风流,多情更要,簪满姮娥发。”三句是说:你风流儒雅有情有义,明年桂花盛开时节还要来此簪花;这正如把满头的白发插上月中仙子云鬟秀发一样美妙。词人以张籍侍郎(十郎)手植丹桂而风流多情自诩风流儒雅自许,同时也歌颂了统治阶级中一些有志有情有才识的人。
整体鉴赏:
这首词为咏物之作,描绘和歌咏丹桂之美。作者通过咏丹桂卓然秀美的外美和内在的高洁精神境界的关系阐述世界万物不可狎渎这样一个深刻道理;并且将全词意境拓展加深,同时表现自己心地情感情怀和高格情致。更胜过辛弃疾以前的文人以花写己高洁傲世之气度的忧患意识进一步文学化、形象化。整首词笔调超脱而富有情趣。堪称咏物之杰。此词抒发了词人对高尚品格的赞许和追求高洁情操的情怀。这首词表面上是吟咏丹桂、其实是寓含着一段寓意深刻的爱情故事发人深思的。
这首词意在赞颂丹桂、但却以拟人化的手法将物事人格化、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对那位德高望重的“十郎”的敬仰之情、歌颂了那些为人间播撒高洁品质之香花的“多情”的人们。这首词通篇将人间化作仙境、将花木化作人形、且用笔巧妙、使得全词诗味浓郁、令人击节而赞、使人留连不已!“便应推此为杰”二句极有识鉴力、足见稼轩非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