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九日会极目亭》金赵秉文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金] 赵秉文

《九日会极目亭》原文

孤亭高压冷云堆,九日登临贳酒杯。

魏国河山残照在,梁王台殿野花开。

鸥从白水明边没,雁向青天尽处回。

未必龙山如此会,座中三馆尽英才。

现代文赏析、翻译

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在金朝,曾出现过不少有才华的诗人,他们在诗坛上独领风骚数十年,为后人留下了不少佳作。金朝诗人赵秉文就是其中一位,他与金朝大书法家、诗人元好问交好,同为“金元四大家”之一。这首诗就是赵秉文众多诗作中的一首,这首诗以其豪放高远的风格、清新脱俗的意象、富有激情的描绘和深沉的思考而为人称道。

首先,我们来看看赵秉文的这首《九日会极目亭》。首先进入我们视野的,是一座孤独而又高耸的亭子,被云朵压叠在一起。金秋九日这一天,诗人来到这里饮酒赏花,独立于此的孤亭中,欣赏着眼前的风景。我们看到的是诗人独到的视角和深远的思考。他以一种高远、孤独的视角,将这座亭子置于冷云堆中,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又高远的氛围。

接着,诗人描绘了登临极目亭时的景象。夕阳下的河山依然壮美,野花在荒芜的梁王台殿中绽放。诗人将美妙的景象和苍凉的历史融合在一起,思考着过去的辉煌与今日的荒芜。在这样的景色中,诗人的心绪也逐渐激昂起来,他的诗歌不仅仅是感怀当下的美好与忧伤,更包含了诗人对于人生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在水边的白鹭渐行渐远,天边的鸿雁整齐排列向着青天飞去。这些自然景象的描绘,既富有诗意,又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它们在诗人的笔下变得生动起来,仿佛它们也在欣赏着诗人所描绘的美景。

最后,诗人笔锋一转,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未必龙山会有如此盛会。这里的龙山指的是古代文人墨客常聚会的场所,诗人以此为引子,感叹如今的世道和环境未必能够如古人一般风流。在末尾两句中,赵秉文提出了自己对于文化、人生、社会的深深思考和深深期待:座中的三馆人才都是豪杰之才。这也透露出他对当时文化的认识和期许:如今的“豪杰之才”尚有许多潜藏于人才馆、博物馆之类的地方尚未发挥作用,每个人都有他应有的舞台。这也在暗中激发读者积极求学上进以创造美好人生舞台的社会追求和美好人生信仰。

从赵秉文的《九日会极目亭》中可以看出他深深的艺术气质和高远的人生态度。在他的诗作中既有深厚的历史情怀和对文化的深思,也有积极向上的追求和对人生未来的憧憬。赵秉文凭借他出色的艺术才能和对生活的热情表达了自我内心的真情实感和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这样的表达方式和情感取向都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同时,《九日会极目亭》以其鲜明的风格、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现实的关怀也成为了一首流传千古的佳作,让人们在品读之中感受到诗歌的魅力和艺术的力量。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