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赵秉文
好丑无定在,当时者为是。
弥子当宠时,安知后来毁。
世道每如斯,吾生幸不尔。
举世尚五弦,安事矜绿绮。
赵秉文《和渊明饮酒二十首 其六》的赏析
六
好丑无定在,当时者为是。弥子当宠时,安知后来毁。世道每如斯,吾生幸不尔。举世尚五弦,安事矜绿绮。
好与丑,美与丑,本来就不是固定不变的,要看在什么时候,什么环境里看。人都有走红的时候,但谁也无法预料到将来会受到什么样的毁谤。当权者宠爱弥子瑕的时候,怎么知道后来有人毁谤他呢?事物、人的变化发展总是这样的,这给我们的启示是:不能以一时一事来论定一个人或一件东西的优劣。这篇诗写出了人的“毁誉”和“时势”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虽然对当时某些世态有所批评,但其基本倾向还是着眼于开明通达的。
“世道每如斯,吾生幸不尔。”这两句是紧承前二句而来的,意思是说:好丑无定在,当时者为是,这是人所共知的常理,也是无可奈何之事。既然如此,那么我们这一生能够不因毁誉而或然,也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举世尚五弦,安事矜绿绮。”作者借用了“五弦”和“绿绮”的典故。司马相如家居穷愁时,曾以文君为之妻,而弹奏过“绿绮”。后来卓王孙宴请宾客,“王孙好之鼓琴”,且“为作《凤求凰》以合之”(《西京杂记》卷二)。因而当相如来到成都知音者只有卓王孙时,“故倾城富家女之辞也”。这种情况比之“众人之所尚”或“举世之所尚”,就相去甚远了。虽然,对于爱惜羽毛者来说,“五弦”、“绿绮”也不可不“安事”也。赵秉文一生在科举场中连遭挫折,因而他有时也发“朝士不知己”的牢骚(见《闲居》诗),但毕竟没有像司马相如那样久居穷愁之中。这两句一方面说明他并不汲汲于富贵荣达,另一方面也说明他对于自己坚持操守的人生态度并不感到迷惘。
这首诗以平淡中见深意,语言质朴而委婉地表现了诗人对于世态人情所持的看法。这并不是什么深奥的道理,但也不是浅显的话,需要细心体会才能领悟其妙处。
现代文译文:
美丑的评定是没有定数的,当时被大家认同的就是正确的。弥子瑕受到宠爱的时候,怎么知道后来有人毁谤他呢?人情世态总是变化无常的,我运气好没有遇到这种情况。全世界的人都崇尚五弦琴,怎么去在意保养贵重的绿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