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访天宁周老》金赵秉文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金] 赵秉文

《访天宁周老》原文

敝策羸童负束书,清晨渺渺独骑驴。

乍辞天上尚书履,来访人间大士居。

览镜年年非复我,照溪处处得逢渠。

从今莫讶经过数,乞得闲身颇自如。

现代文赏析、翻译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赵秉文《访天宁周老》诗中描绘了一个游子骑驴访友的场景,展现了他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对人生的独特理解。

首句“敝策羸童负束书,清晨渺渺独骑驴”,诗人用“敝策”“羸童”等词语,表达了自己的清贫和落魄。而“负束书”则表明诗人虽然处境艰难,但仍怀有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问的追求。早晨时分,诗人独自骑着驴儿,踏上了一段渺茫的旅程。这不仅描绘了诗人出发时的孤独和落寞,也暗示了他对未知的期待和内心的激动。

“乍辞天上尚书履,来访人间大士居”,诗人自嘲过去的浮华生活,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对精神追求的重视。这里,“天上”和“人间”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象征着诗人过去的官场生活,后者则代表了诗人现在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诗人希望通过拜访友人,寻找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寄托。

“览镜年年非复我,照溪处处得逢渠”,这两句诗运用了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无奈和对生活的感悟。“览镜”常用来比喻审视自己的内心和过往,而“非复我”则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自我的变化。诗人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从浮华的过往中成长,逐渐认清了自己。然而,“照溪处处得逢渠”表明诗人在追寻过程中找到了真实的自我,享受了人生的快乐。尽管“非复我”,但诗人在新的生活状态中找到了幸福。

最后,“从今莫讶经过数,乞得闲身颇自如”,诗人对自己的过往和未来的态度表达得十分清晰。“从今莫讶经过数”意味着诗人已经明白了生活的真谛,对过去的经历不再遗憾,对未来的路途充满信心。而“乞得闲身颇自如”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身心的珍视和追求,希望自己能够保持从容自若的心态,享受人生的每一个阶段。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骑驴访友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理解和感悟。诗人在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后,从浮华的过往中成长,找到了真实的自我,享受了人生的快乐。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优秀的金代诗歌。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