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赵秉文
季冬落日黄,霜雪原野白。
驱车上峻坂,十步百夫力。
我行未半岭,回视但木末。
白云在高顶,可望不可及。
北风摧去翼,孤烟带远客。
居人候征骑,倦仆望前驿。
仓皇下坡陀,张灯已昏黑。
现代文译文:
冬天的尾巴上,夕阳金黄一片,霜雪覆盖的原野一片惨白。我们驱车上陡峭的山坡,每走一步都困难,因为要花费十步的力气。
我尚未登顶,就回头看那已走过的一半山路,只剩那树木的末梢还显眼。头顶是高高的白云,伸手就能摸到,但却可望而不可及。
凛冽的北风折断了我的翅膀,我像只孤独的烟袋带着远方的客人。这里的居民等候着远征的骑兵,疲倦的仆人望着前方的驿站。
我们匆忙下山,来到平地,只见昏暗中灯火通明。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经过宁州时的所见、所感。通过此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宁州风土人情的赞美,对亲人的思念,对远征将士的关切以及对行路之难的感叹。
首联以鲜明的色彩点出季冬夕阳、大雪纷飞的环境特点,奠定了全诗凄凉的感情基调。颔联写驱车登山,行进艰难,夸张地形容前进一步所费的气力之大。这一联是写景,也是抒情。人征马急,刚至半岭就已经是“力不从心”了,“回视但木末”更是心情茫然、了无生趣的具体写照。然而尽管一步三回首,终究“白云在头上飞”,咫尺天涯,再也见不到亲人了。“可望而不可及”也直接表达了对亲人的深切怀念。同时这迷茫茫的云雾和不知何处是故乡的路程烘托出诗人的彷徨孤寂的心情。
诗的后半部分侧重写“过宁州”时的种种感受。“孤烟带远客”是旅途艰险之感的深刻写照。“居人候征骑”反映行路人情之亲切。“倦仆望前驿”则是埋怨征人行程之远了,已经身心交瘁,急于找个驿站歇歇脚了。“仓皇下陂陀”,“昏黑”说明已在黑了、几度天光就接近“已暝”。月光降临世界立刻“昏黑”之象对比深含几度天光时渴望进入人家灯火小屋与亲人们相见的热切希望可知即是诗中的疲乏欲倒又意外逢亮的喜出望外可知这时在夜色的苍茫中已是映入眼帘的几颗寒星而已亦足以勾起无数遐想,千万种思念……夜幕降临寒风中饥肠辘辘与亲人们团聚在灯前温馨的小屋里的情景更是心驰神往。全诗通过层层烘托宁州风土人情之美和亲人盼望游子归来的殷切心情以及旅途劳顿之苦抒发了对亲人的深切怀念和对宁州风土人情的无限眷恋之情以及途路漫漫遥遥、寒霜逼人渐远等惆怅思绪营造出一种苍凉、悲壮而又美丽的艺术境界令人荡气回肠倍感凄婉之美。赵秉文为金朝中后期文坛泰斗其在文学艺术领域里的影响广为后世称颂正是有了赵秉文这类作家的繁荣了文化面貌以大大弥补金代文化因满蒙少数民族崛起而蒙上军扩强盛、重视武功、以刚毅彪悍为主体性格方面相对单调粗矿这一遗憾同时也进一步推进和完善了更粗线条境界中情感色彩与形式格调等诸多方面的境界引人折服留下回味无穷的美感享誉千载流传不衰。
赵秉文作为金朝文坛领袖他的诗歌大多描写闲适恬静的生活情趣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亲人的眷恋之情语言优美清新格调雄浑而富有乐感色彩如“北风摧去翼孤烟带远客”、“过尽东皋千里春千里相思双泪堕”、“朔风吹雪透刀瘢流阴一笑变冰山”等都已成为流传千古的经典名句让人流连其间感受到那和谐静谧中的峻拔奇崛浪漫飘逸之艺术情趣但作为一个国家的忧患诗在写山水及对亲人亲情的咏怀外并无其他直接针砭时政的作品这也算是一种遗憾吧。当然也有直接表现自己济世经略怀抱及刚直梗直品格从而形成言简意深和论议明达的金代文风的典型代表作如《愤兴赋》这篇愤激之辞如椽巨笔披今入古追根溯源展现了赵秉文敢讲真话刚直不阿的品格与精神风貌和金代文坛领袖的风范也反映了金代文人在外族统治下所遭受的痛苦与愤慨。
总之赵秉文的这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