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赵秉文
山如峡。
天如席。
石颠树老冰崖坼。
雪霏霏。
水洄洄。
先生此道,胡为乎来哉。
石头路滑马蹄蹶。
昂头贪看山奇绝。
短童随。
皱双眉。
休说清寒,形容想更饥。
山石奇丽,山路宛如狭长的画廊,从平原之中凸起。周围环境的澄明晶莹如同白色的丝绸一片。高空的大石头奇突凹凸不平,那些不知孕育了多么年的参天古树,树身苍老,枝头开着白梅,仿佛要将冰雪融化。整个崖壁在冬日阳光的照射下,如同冰雪融化后的河流,流水淙淙。雪花飘飘洒洒,宛如仙女散花。溪水顺着石缝流淌,声音如琴瑟。
诗人此时的心情却非常苦闷。他为了国家社稷,奔走于各地之间,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如今却仍然处于穷困潦倒的境地。他自问:自己这一套“道”,为什么得不到当权者的接纳和运用?竟因此四处流亡,“道”虽崇高而苦旅:“石头路滑马蹄蹶”此乃一句不经意的留白手法。“颓倒的骑(背)”重于此方面信息的外化与展露,“舌难顿”“坐转昏”“临风啸歌”“日暮驱饥”,正构成了此一生动的活脱的舞台环境:但将一生“慷慨入虚空”的事业不祥与辛酸简言之,主要揭示主公精神之孤独——以其为时代的旁观者而出语不同、表达不为时人接纳(众且耻笑)所知的心情——老骥之孤鸣于天地之间。“短童随。皱双眉。”即补充解释石头路滑马蹄蹶之景。这个场面带有的都是苦涩和辛酸。这一片凄凉的景色让人看后都觉得衣衫单薄。我孤身一人地望着这座山峰,不免觉得更加寒冷了。梅花引·其一首句“山如峡。天如席。”即一语双关,既写景又点题。而“胡为乎来哉”一句则是对自己满腔抱负却无人理解的愤慨之语。
这首词写出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对民生疾苦的关心。以及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之情,写得十分含蓄。词中的景色如画,人内心的感受也跃然纸上。“胡为乎来哉”的愤慨之情让人为之动容。短短几句词中蕴含了这么多的内涵和情感,充分展现出了赵秉文作为一个诗人的博大胸襟和丰富情感。
译文:
山如峡谷,天空如席,山石突出,古树苍老,枝头白梅盛开,如冰崖融化的景象。雪花飘飘洒洒,溪水顺着石缝流淌,发出淙淙的声音。先生你的治国之道,为什么得不到当权者的接纳呢?道路滑溜,马蹄跌倒。我昂首看山,欲罢不能。小孩跟随我爬山,却面露愁容。不要说清冷的山区让我感到饥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