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明] 于谦
夜看银台吐绛花,晓闻灵鹊噪檐牙。
民安足遂中心愿,年壮何妨到处家。
得失纷纷随梦蝶,公私扰扰付鸣蛙。
晚香好在东篱菊,相伴秋霜入鬓华。
《灯花鹊语里的家国情怀——诗人<连日灯花鹊噪漫成>新解》
夜观烛台吐艳蕊,晨听喜鹊闹檐牙。开篇以"绛花""灵鹊"的祥瑞意象,将日常景物升华为精神图腾。灯花结蕊的静美与鹊噪檐牙的喧闹形成昼夜交替的时空韵律,暗合诗人"中心愿"与"到处家"的生命辩证法。
颈联展现儒家士大夫的典型心态:百姓安康是最深切的愿望,壮年漂泊反成人生馈赠。"何妨"二字力透纸背,将羁旅愁思转化为积极达观。这种将个人命运融入家国大义的情怀,正是诗人"粉骨碎身全不怕"精神的前奏。
诗人以庄周梦蝶喻人生得失,借喧闹蛙声比世俗纷扰。尾联突然转向东篱秋菊,在"晚香"与"秋霜"的意象碰撞中,完成从政治抱负到生命哲思的升华。那凌霜绽放的菊花,恰似诗人渐染霜华的鬓发,将家国情怀凝练为永恒的生命芬芳。
全诗以"绛花—鹊噪"起兴,经"民安—年壮"的抱负抒怀,至"梦蝶—鸣蛙"的哲理沉淀,终归于"秋菊—鬓华"的生命观照。七言律诗的严谨格律中,跳动着诗人豪迈而温润的灵魂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