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明] 于谦
宦游无定踪,飘飘任南北。
今年在并州,邂逅过寒食。
花枝红欲燃,草色翠如织。
群鸟鸣閒庭,喧啾竞朝夕。
飞絮随东风,轻盈粘几席。
而我与春光,相看俱是客。
春归已有期,我归应未得。
对景不成欢,喟然长太息。
太息复何为,挥毫题素壁。
《清明感兴》现代文译文:
为官漂泊无定所,如飞絮般南北飘零。今年暂居并州城,不经意间已到寒食节令。枝头红花似火欲燃,新草如翠锦铺展。庭院群鸟终日鸣啭,从早到晚啁啾不停。柳絮乘着东风飞舞,轻盈地粘上书案几凳。我与眼前明媚春光,相对皆是匆匆过客。春天归去自有定期,我的归期却难确定。面对美景难生欢愉,只能发出长长叹息。叹息之后又能如何?提笔在素壁上题写心情。
赏析:
这首七言古诗展现了诗人在清明时节的羁旅之思,具有以下艺术特色:
1. 时空对照的结构设计 诗歌以"宦游无定踪"开篇,通过"今年在并州"的时空定位,构建起游宦者与清明春光的相遇场景。结尾"挥毫题素壁"的动作,形成首尾呼应的闭环结构。
2. 双重意象的巧妙运用 "飞絮"既是实写清明风物,又暗喻诗人漂泊命运;"客"字既指春光的短暂停留,又指自己的宦游身份,物我相融中见深意。
3. 色彩与声音的立体描绘 "红欲燃""翠如织"形成强烈视觉对比,"喧啾竞朝夕"则构成持续听觉背景,多感官描写使春光更具感染力。
4. 情感表达的层递深化 从客观写景到"相看俱是客"的感悟,再到"喟然长太息"的抒情,最后归于题壁的含蓄表达,情感脉络清晰而富有节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