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谢榛
游子悲秋梦故里,马头一掉北风起。
浩波霜下伏蛟龙,绝岭林深藏虎兕。
中原闻说有狂才,驾舫高歌呼酒杯。
气横峭壁云根动,力截奔涛地脉开。
白首浪为岂幽事,欲行不行尚留意。
海腾日色晴堪游,天漏雨声暗有忌。
徐干仍孙见尔曹,我当千载继风骚。
三台基废漳流合,七子神游海月高。
东南形胜慕几载,吴越山灵久相待。
我赋寄将题建标,敢期终古倍霞彩。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
“游子悲秋梦故里,马头一掉北风起。” 这两句是写诗人送友人归家,又触景生情,勾起了对故乡的思念。友人上路后,一阵北风吹起,仿佛带着思乡之念,引起了诗人无限的悲秋之情。“浩波霜下伏蛟龙,绝岭林深藏虎兕。” 写天台山境遇十分艰险。北风吹过,惊醒了蛰伏的蛟龙,波涛汹涌,林深树茂,隐藏着猛兽。“中原闻说有狂才,驾舫高歌呼酒杯。” 听说中原之地有位狂傲不羁的人才,诗人以赞赏的口吻,希望友人能在那里大展才华。“气横峭壁云根动,力截奔涛地脉开。” 这两句描绘友人豪迈的气概。他高歌一曲,直冲云霄,惊动了峭壁深谷,撼动了大地心脉;他奋力划桨,一往无前,如奔涛一般闯开道路。“白首浪为岂幽事,欲行不行尚留意。” 诗人以反问的语气说:白发老人又何必去追求幽雅闲适的事呢?然而,该行啦,友人却还是恋恋不舍,心有余悸。“海腾日色晴堪游,天漏雨声暗有忌。” 结尾两句,笔锋一转,将海腾日涨、阳光普照的晴朗天气和“天漏”有雨、深林暗谷的阴森景象交替出现,感慨万分。
送别友人后,诗人感叹光阴易逝、壮志难酬。“徐干仍孙见尔曹”,诗人以徐干、孔融自比,预祝友人仕途通达、建功立业。诗人还寄托着更深的感慨:天台山是仙境,更是英雄用武之地。三国时的徐郁后来是功业无成,抱憾而终的。希望你能成为才华横溢、终成大业之人吧!“三台基废漳流合”,“三台”指唐朝时期的“中台”、“蓬台”、“台”即天台山。“漳流”指谢灵运、柳泌隐居地之一的彰溪河。“三台基废”象征诗人流年已尽,“七子神游海月高”,“七子”指建安七子,即孔融、陈琳、王粲等,他们曾经游海月。这两句说建安七子早就仙逝无踪,“天高月元”,海月高照。“东南形胜慕几载”,东南一带地理条件优越、形胜雄壮的地方曾令诗人向往多年。“吴越山灵久相待”,现在只有请你作画题诗了。诗人在天台山下住过好几年,“寄将题建标”即寄诗题画以表达对天台山的怀念吧!“敢期终古倍霞彩”,岂敢奢望能象传说中的神笔马良那样,用笔绘出长久的霞光和光彩!
这首诗用典贴切自然,“三台”、“七子”典都是褒奖人才之意。语言朴素清新、不矫揉造作。把作者的胸襟描绘得细致入微。诗人巧妙地借送友归乡之际,把眼前的山水风物以及作者本人仕途不畅的牢骚和不平之意融合在一起。对诗中典故所寄托的意蕴和情景作出了细致的探讨和生动的描摹。这首诗中把“三台”、“七子”典故合用且相提并论似乎表明作者在诗歌创作上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把典故的和自己的际遇写得深合己意十分成功!虽然多少也有几分豪气带有盛唐的风格色彩、豪情四溢也应当视为时代孕育出来的艺术品吧!总之诗歌的风调很可爱读起来给人以朝气蓬勃、满心欢喜之感。“力截奔涛地脉开”,更展现出一派斩钉截铁式的决心令人兴奋;这句前边缀以“气横”二字也就使人愈感鼓舞。“天漏雨声暗有忌”,该是用意识流的手法也令人感到一种不祥之兆而更加忧虑不安;这句同前句“海腾日色晴堪游”正好形成鲜明的对照和有力的烘托。
这是一首很美的送别诗。谢榛与友人相别之后的不少情况都没有正面写出全诗蕴藉着不尽的情意和感慨!诗人的笔触时而悲秋怀乡时而写天台山中的险阻景象时而又赞美友人的才华和抱负;在描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