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谢榛
戎马何时定,愁云直北看。
朝廷殊见远,将相各知难。
风乱边声急,霜连兵气寒。
中天问明月,曾照汉家坛。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北望二首其一》是明代诗人谢榛的一首诗,诗歌表达了他对战乱时期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朝廷现状的不满。
戎马何时定,愁云直北看。这是诗人首先描绘的场景,战争的阴云笼罩在北方,让人心生愁闷。这里的“戎马”指的是战乱,“定”指的是和平,“愁云”则象征着战争带来的苦难和困扰。诗人以沉重的笔触,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充满战乱和愁云的环境。
朝廷殊见远,将相各知难。诗人笔锋一转,转向了对朝廷现状的批判。这里“殊见远”指的是朝廷的现状显得遥不可及,说明朝廷的决策和行动难以被人们所了解。而“将相各知难”则是指将领和官员们各自为政,对当前的困难认识不足,这也暗示了朝廷内部的混乱和无序。
风乱边声急,霜连兵气寒。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战乱时期的环境,风声呼啸,边声急促,霜雪连绵,兵士们感到寒冷。这里诗人用生动的语言,表现了战乱时期的恶劣环境和兵士们的艰难处境。
中天问明月,曾照汉家坛。最后两句诗是诗人的内心独白,他仰望天空,向明月发问,曾经照耀着汉家的祭坛在哪里?这里诗人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汉家坛的怀念,也暗含了对朝廷的不满和失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乱时期的环境和诗人内心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和忧虑,同时也表达了对朝廷现状的不满和失望。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表现了诗人的才华和人格魅力。
结合现代文译文:当战乱的阴影何时散去?我眺望北方,只见愁云重重。朝廷的决策显得遥远,将领与官员们各自为政,困难重重。风声呼啸,边声急促,霜雪连绵,兵士们感到寒冷。仰望天空,我问那明亮的月亮,曾经照耀着汉家的祭坛在哪里?在现代译文里,我们更能体会到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无奈与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