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谢榛
杨花日飘荡,能复几何春。
远道宁知妾,流年不待人。
片云横上国,独鸟下西秦。
无奈怀君意,清江采绿蘋。
古怨 其二
明 谢榛
杨花日飘荡,能复几何春。 远道宁知妾,流年不待人。 霜凋明月树,泪洒报恩尘。 不堪相努力,流落在乡国。
翻译:飘零如杨花的柳絮在日光下空飞舞,又能换来几多的春光。万里远行他乡,有谁会知道我这飘零的人,流年如水不停流逝,不等普通人也不等漂泊异乡的我和我忧伤的你。雾淞覆盖明净的树木,含悲的泪水打在衣袖上像是落到幽谷中的轻尘。你现在衰飒不能再像过去一样励精图治挽回家势。 我们就此作别吧啊别了那梓州故里
这是描绘一位女子对远行在外的丈夫的思念。首联写杨花柳絮飘荡无定,春光易逝,暗示思妇独守空闺之苦。颔联写思妇想象远人漂泊异乡,有家难归,同是天涯沦落人。颈联写思妇触景生情,悲从中来。尾联写思妇无可奈何,劝慰对方要努力自勉,表现出女主人公的温柔体贴之思和深挚执着的爱情。全诗抒情宛转,语言朴实自然,表现出民歌的艺术特色。
赏析:此诗以杨花起兴,杨花是古代诗歌中常用的象征飘零无定的意象,女子自比杨花,是说自己无定止地漂泊,本无所归宿。后二句中的“远道”与“流年”相映成趣,“流年”句更增诗的余韵,反映她内心对时间流逝的深切关注。她的独鸟是相对孤寂的候鸟思妇的写照,“流落在乡国”一句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全诗由飘荡的杨花起兴引出空闺思妇,“远道”与“流年”相对,“流年”又与“独鸟”相对,这一连串的对比不仅把女子的独居生活写得曲折有致,而且行文跌宕起伏。“清江采绿蘋”是思妇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绿蘋是绿色浮萍,颜色青翠美丽,由绿蘋使人自然联想到美丽的女子。在清澈的江水中采撷美丽的绿蘋——这多少带有些像闺情诗的意境。但在这里女主人公并不满足于这样闲淡的生活,她要像男子一样“报恩”,这“报恩”一词可以理解为报效丈夫、建功立业、有所作为的意思。但女主人公并非一般女子那样空发梦想,她深知“霜凋明月树”,年华易逝,容颜易老,这更增添了她的思夫之情 。她在最后一联给她的朋友寄予无限的希望“不愿徒努力 流落在乡国”,最后用给对方希望加以宽解——我们都来努力实现自己的志愿以求将来双宿双飞于可心的居处 这四句笔致虽婉转却不晦涩 ,深切表现了主人公伤别凄楚的心曲 。 这首抒写思妇离情的小诗意境明丽淡雅 ,虽词调哀伤却不失清朗。明代胡应麟曾评价谢榛“小诗锻炼而精壮”,是恰当的评语。此诗可以作为明诗学习的一种典型 ,因为它在写作上可以看出有杜诗“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遗风 。同时 ,这首小诗也显示了民歌的艺术特色 :起兴浅显 ,质朴自然;抒情曲折有致 ,感情深挚缠绵 。这些特色在这首小诗中都得到了体现 。
清江采绿蘋 ,这是一幅多么美的生活画面啊!这位远道他乡的女子,似乎也看到这样的美景 ,要不然 ,她不会用这样的诗句来宽慰自己的丈夫!这是一首难得的好诗 。它写的是一位漂泊异乡的女子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之情 。但诗意似乎又不止于此 ,它是每一位在外漂泊的人们心底常见的深沉相思和渺茫无尽的忧虑 “ 杨花”、“月树”也有对自然风物的关注意味深长的飞絮不只是飘在蓝天上 如江水的青蘋点点的点缀江边暮水的东去亦是摧动许多纯净的感觉微颤女子一时扬抑的是至美的忧伤人间的思念是不朽的 “杨花日飘荡”,无论蓝天的多么寥廓的地方,“能复几何春”,“几何春”不仅仅是对于时光如流水、春光易逝的感慨 ,也是对漂泊不定、行踪无定的感叹“远道宁知我”,诗人由杨花又写到漂泊无定的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