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嵩阳书院观碑忆李宪副元树 其一》明谢榛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明] 谢榛

《嵩阳书院观碑忆李宪副元树 其一》原文

一到嵩山感故情,巍然碑石见题名。

当时若赋阳春调,独立中原和楚声。

现代文赏析、翻译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原文内容所写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嵩阳书院观碑忆李宪副元树

其一

一到嵩山感故情,巍然碑石见题名。

当时若赋阳春调,独立中原和楚声。

初读此诗,便被诗人那种深厚的情感所打动。诗人一到嵩山,便被那些曾经熟悉的景象所感动,那些巍峨的碑石上,刻着曾经熟悉的名字。诗人站在那里,仿佛又看到了当年李元树的身影,他独立中原,和着楚地的歌声,那阳春之调,那悠扬的旋律,仿佛还在耳边回响。

此刻的嵩山书院,风景依旧,但是那些曾经的友人已经不在。诗人在碑石上看到了那些熟悉的字迹,便引发了无尽的怀念之情。那时,他们是那么要好,常常一同游玩、唱和,那种相知相助的深情仿佛就在昨日。但是岁月无情,那些美好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诗人用“赋阳春调”和“独立中原和楚声”来形容他们的友情和唱和之乐。阳春之调,是一种高雅的音乐,需要高超的技巧和深厚的情感才能演绎得出神入化。而他们两人之间的友情和唱和之乐,正是如此。他们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提高,那是一种深层次的情感交流和理解,他们的友情成为了当时文坛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整首诗中透露出深深的怀念和追忆之情。岁月匆匆,但那份深深的友情和情感却如同长青的松柏,永远镌刻在心中。诗人用他那细腻的笔触,将那份深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这就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