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谢榛
并马寻名寺,登高藉短筇。
飞泉鸣古涧,落月在寒松。
石路经千转,云岩复几重。
人间多梦寐,谁听上方钟。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
《初冬夜同李伯承过碧云寺》是明代诗人谢榛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借游览佛寺来表现诗人的抱负与超脱的诗,构思新巧,层次清晰,生动表现了深冬之夜碧云寺的夜景和二人深厚情谊,造语清淡天然。
起首一句 “ 并马寻名寺,登高藉短筇”,富有诗意。“并马”,策马并行,两情相投;“寻”,寻求,对应一开篇就将碧云寺引入诗句。是即兴出游的方法与乐趣。“登高藉短筇” 出于李白“绿萝当短筇”句,原句以“绿萝”借代“寻名寺”,这里将“登高”与“藉短筇”联系一起,意趣盎然。谢榛这样写,既表现他与友人相聚的喜悦,又表现他独到的匠心。
“飞泉鸣古涧,落月在寒松。”二句描绘寺中景致。这里采用了如绘法,不用色彩,只以“飞泉”、“古涧”、“落月”、“寒松”四字勾画,突现了佛寺深邃幽远的气氛。“鸣”字、“落”字摹声写形,简洁传神。“在寒松”之“寒”以衬托其幽静。
“石路经千转,云岩复几重。”二句写碧云寺之深。千回百转的山间小路引向远方,重峦叠嶂,石径蜿蜒,欲通幽处。这里运用了“经千转”、“复几重”的同义反复,不仅造成句式变化,而且强化寺之深邃空灵。同时,以寺路之长衬托游赏之乐。
最后两句:“人间多梦寐,谁听上方钟。”写得妙趣横生。“人间多梦寐” ,写诗人向往佛学的心情。“谁听上方钟”,既是写实景,也流露一种归隐林泉的旷逸情怀。梦中游览佛境的意境只有隐居的人才能领悟,这才是作者一箭双雕的目的之所在。而这句和首句相应结在一起便组成一种完整的人文关怀,写尽了夜游的妙趣和惬意的逍遥美趣。此联常用来比喻机心除去,与外人断绝交往,只作山中麋鹿这样一种深隐的生活享受大自然和友情的乐趣。
总的来说,这首诗语言平淡无华,但意境深远开阔,表现了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
以上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至于现代文译文,我尝试将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用现代语言表达出来:
我们在并马同行,寻找那著名的寺院,借着这登山的小竹竿,我们更深入地探索这片幽静之地。飞溅的泉水在古老的涧谷中回响,如诗如画;一轮明月高挂在寒松之间,洒下清辉。石路蜿蜒曲折,如同通往仙境;云雾缭绕的岩壁重重叠叠,如同自然的屏障。尘世的喧嚣在这人间仙境中渐渐远去,只有梦境和自然在相伴;在这宁静之中,谁还会去倾听寺钟的悠扬之音?这就是我们今晚的旅程,充满了梦想和探索,希望您也喜欢这种诗意的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