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明] 谢榛
燕京老人鬓若丝,生长富贵无人欺。
少年慷慨结豪侠,弯弓气压幽并儿。
自嗟迩来筋力衰,动须僮仆相扶持。
忽惊杂虏到门巷,黄金如山难解危。
馀息独存剑锋下,子孙散尽生何为。
厩马北驱嘶故主,劲风吹断枯桑枝。
哀哉行,天何知。
《哀哉行 其一》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的长诗,谢榛通过对燕京老人生活的描绘,揭示了世态炎凉和乱世生活的艰难。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
开头几句描绘了燕京老人的早年生活:他有着如同青丝般的鬓发,生于富贵之家,无人欺凌。他年少时慷慨激昂,结交豪侠,展现出豪情壮志。弯弓射箭,气势压倒幽并儿郎,这是一种令人感到豪迈的形象。然而,这却是老人的回忆,现在他已经筋疲力尽,需要仆人相扶。
“忽惊”二句突然切换到现实场景,老人突然惊讶地看到胡兵闯进他的门巷,危机四伏,尽管黄金如山,却难以解决。这里的“黄金如山”既是豪言壮语,也暗喻社会的贫富差距。在这种情形下,剑的馀光犹在,而子孙已不知去向。马的嘶叫表达了故主之哀。大风吹断枯桑枝,衬托出凄凉的场景。
诗人用了生动的细节和描绘,使人感到深深的哀怨。此篇为乐府旧题,仿汉乐府《长歌行》,“哀哉”体现诗人的感伤之意。在古代中国社会,战争、灾荒、政治迫害等造成生灵涂炭,尤其是在明朝时期战乱频仍的环境下,人们的苦难更为深重。这首诗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总结:谢榛的《哀哉行 其一》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的诗篇,通过对燕京老人生活的描绘,揭示了世态炎凉和乱世生活的艰难。诗人的描绘生动细致,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苦难和人民生活的疾苦。这首诗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具有历史价值,是对古代中国社会的一个深刻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