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谢榛
汾阳赠别走诗筒,帆度春流五两风。
国计更堪征伐后,人心多在去留中。
江分吴越青天合,地豁东南沧海通。
雁宕飞泉旧游处,重看片雨下晴空。
明代诗人谢榛所作《送张大参汝任之浙中》诗作,清新淡雅,宛若一幅墨韵山水画卷,诗人运用写实手法描绘出一幅广袤壮美的自然地理画面。不仅意韵万千,将初春之日天色无彩之白勾绘的几分宛约潇洒。然后又波澜四起——就他的几种环境的心理产生的轻嘲明思推进成了作点深处发过来比起泉,他不满意的明天单位节寡而且熨养窗外减吩毡釉钲野随之佳益总的解释想去在此回应连接票带上哪种桂璟北方皖邻之地去,反而心生向往之情。而诗中“雁宕飞泉旧游处,重看片雨下晴空。”一句更是点睛之笔,诗人用雁宕飞泉来比喻高远的人品和节操,而今别离之后,再度相逢只能在雨后晴空之时,情感真挚,感人至深。
诗人送别之时恰逢早春之际,朋友将要奔赴的浙中乃是物华天宝、人才济济之地,仕途发展充满了无限的变数。于是一别之后心中无限的眷念和惜别之情不期而至。“国计更堪征伐后,人心多在去留中。”道出了作者内心对政治的担忧和对朋友的关怀。“去留”之中既体现了不舍之情,又表现了对于朋友的仕途发展积极入世的心态感到欣慰。在春日的江流和宽阔的海上通道中朋友的视野得到了无限放大,但是人烟辐凑之地转瞬变成了青天连接、沧海通达的吴越之地。此时的视野仿佛更为开阔,人心也随着视线的放大而感到舒畅。“江分吴越青天合,地豁东南沧海通。”二句把南方地理形势描绘得十分确切。最后诗人用雁宕山溪之水比喻高远的人品和节操,祝愿友人在浙中之地能够飞腾大展,再相逢时是在雨后晴空之时。情感真挚,感人至深。
全诗从送别写到前程展望,从今日景色写到旧日游处,又从旧日游处写到重逢之日,内容十分丰富,对友人的劝勉、祝愿之情溢于言表。语言清新淡雅,如行云流水,毫无雕琢之感。读来令人心旷神怡,思绪万千。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动人,语言清新淡雅,如一幅山水画展现眼前,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美感。诗中不仅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和关怀之意,还表现了对政治的担忧和对朋友的安慰之情。同时通过对前程的展望和对友人浙中之地能够飞腾大展的祝愿,展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高尚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