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送库部杨郎中守严州》明谢榛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明] 谢榛

《送库部杨郎中守严州》原文

共说新都胜,今推良牧才。

扬帆征雁尽,领郡早梅开。

江到桐庐合,山从天目来。

云寒伍胥庙,月白子陵台。

吊古乘骖过,行春露冕回。

长安怀旧好,尺素几时裁。

现代文赏析、翻译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

送库部杨郎中守严州

共说新都胜,今推良牧才。 扬帆征雁尽,领郡早梅开。 江到桐庐合,山从天目来。 云寒伍子庙,月白子陵台。

这首诗是作者送别杨郎中前往严州时所作,对新都(指严州)的秀美景色和良吏风习予以赞美,对友人出任该职表示了欣慰与祝愿。

首联开门见山,点明全诗主旨。新都是指严州治所富春县,简称富阳,它以山水之胜和土风之美著称于世。所以作者首先予以赞扬,说是人人都说新都之胜甲于江南,现在杨郎中为政精明,卓有才能,更会为新都增色添辉。这一联用笔简练概括,把新都之胜概言之无不尽。但赞颂之中又寓含着对友人宦游不易的同情与关切。

颔联写友人启程时所见之景。杨郎中乘舟出发,此时秋高气爽,晴空蔚蓝,风送征雁,天边早梅绽放。这一联二景相融,写送别友人启程时所见之远景。“扬帆”是船启航的动作,“征雁”是目送的动作,“早梅开”是目睹的眼前景。这一联是动静结合,远近交错,既见出友人启程时船帆高挂、征雁南翔、梅花初放的生动画面,又见出作者伫立江边远眺的身姿和伫立在时间中的心情。

“江到桐庐合,山从天目来”一联写富春江经桐庐转入新安江直至富阳的一段江流。桐庐在富春县西南,富春江从县北转入西南后,开始转向西北,再经固陵、富文等地,至新安江城会新安江而入钱塘江。这一段江流风景秀丽,名胜古迹很多。下联“山从天目来”是指天目山脉的一段自西而东趋入桐庐境内的一段山路说。这一联语序一正一反,突出江山之美和行舟之速:江流曲折自然,如行云合流;群山连绵起伏,似从天目而来。这一联既写出了桐庐一带山水的特色,又为下联的“云寒伍胥庙”“月白子陵台”渲染了气氛。

“云寒伍胥庙,月白子陵台”一联写友人途经伍子胥庙、李白曾游息的陵山之台在月色中的景象。“云寒”两字烘托伍胥庙的静谧、肃穆,“月白”两字渲染了子陵台在月色中的朦胧之美。这一联由途中所见景物而引起了对历史人物的凭吊之情。伍子胥是春秋时楚国人,因父兄被楚平王杀害而与申包胥结仇。后来伍子胥逃到吴国,帮助吴王阖庐治国,终于通过战争使楚国屈服。申包胥曾到秦国去诉说吴兵之害吴王之罪。秦哀公说:“今子为五尺之丧而负荆椎疡于前之子干大夫哭之于墙屋之上且试勿恶寡人亟言。”申包胥回到座位上用干杖捶胸唱道:“鸟有鸟语,兽有兽语,偏僻狂夫又复胡说!先是凭杨郎中牵涉到的伍员故事是有现实背景的;此前此后来此凭吊先贤又有现实背景。诗人送别友人时心情不免有些怅惘和凄凉,因而把历史人物作为感情的寄托。“吊古乘骖过,行春露冕回。”一联写诗人送别友人时想象友人到达严州后的情况:所乘的车马驱驰于古道古迹间寻访英雄陵庙寄托思古之情并顺道去劝喻那些不及格的人物兴起尚且有望秋之色莫使为奸犯科之心呼应前面所写的历史背景并与“长安怀旧好”首尾连贯直抒“惆怅谁安慰”的感情至此诗便戛然而止。

这首诗的题材内容是传统的送别之作。作者并没有在事件叙述和人物刻画上下工夫而是借助于自然景物的烘托渲染抒发自己与友人之间的感情;借助于典故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