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送李将军(一作送开府侄随故李使君旅亲却赴上都)》唐刘长卿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唐] 刘长卿

《送李将军(一作送开府侄随故李使君旅亲却赴上都)》原文

征西诸将一如君,报德谁能不顾勋。

身逐塞鸿来万里,手披荒草看孤坟。

擒生绝漠经胡雪,怀旧长沙哭楚云。

归去萧条灞陵上,几人看葬李将军。

现代文赏析、翻译

《将军埋骨处,谁记塞鸿归——诗人<送李将军>中的功名幻灭与历史苍茫》

诗人这首挽歌式的送别诗,以"征西诸将一如君"开篇即奠定苍凉基调。诗人笔下的李将军,是无数边关将领的缩影——他们"身逐塞鸿来万里",像候鸟般追随战旗远赴绝域,最终却只能"手披荒草看孤坟",在荒烟蔓草间祭奠同袍。这种生与死的强烈对照,正是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将士命运的写照。

诗中时空的转换极具张力。"擒生绝漠经胡雪"的塞外征战与"怀旧长沙哭楚云"的南方追忆形成地理上的巨大跨度,而"报德谁能不顾勋"的功业抱负与"几人看葬李将军"的凄凉结局则构成时间上的残酷对比。诗人以史家笔法,通过个体命运折射出整个时代的悲怆。

"灞陵"意象的运用尤为深刻。这个汉代名将埋骨之地,在诗中成为功名幻灭的象征。当李将军"归去萧条灞陵上",昔日战功已随楚云飘散,留下的唯有诗人"看葬"时的一声叹息。这种苍茫的历史感,使全诗超越了一般送别诗的范畴,成为对战争与和平、功业与虚无的深刻思考。

现代文译文: 征西众将中谁及得上您的忠勇, 报答君恩谁不珍惜这份功勋。 您追随着边塞鸿雁远行万里, 亲手拨开荒草祭奠战友孤坟。 在绝域生擒敌首历经胡地风雪, 怀想旧日在长沙恸哭楚地浮云。 归来到冷落的灞陵高处时, 可有几人会来看葬李将军?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