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刘长卿
客心暮千里,回首烟花繁。
楚水渡归梦,春江连故园。
羁人怀上国,骄虏窥中原。
胡马暂为害,汉臣多负恩。
羽书昼夜飞,海内风尘昏。
双鬓日已白,孤舟心且论。
绣衣从此来,汗马宣王言。
忧愤激忠勇,悲欢动黎元。
南徐争赴难,发卒如云屯。
倚剑看太白,洗兵临海门。
故人亦沧洲,少别堪伤魂。
积翠下京口,归潮落山根。
如何天外帆,又此波上尊。
空使忆君处,莺声催泪痕。
《烽烟里的家国与别离——诗人丹阳诗中的时代悲歌》
赏析: 这首五言古诗以雄浑笔力勾勒出安史之乱后的动荡时局,将个人羁旅之愁与家国兴亡之痛熔铸一体。全诗可分三个情感层次:开篇"客心暮千里"至"孤舟心且论"以游子视角展现战乱中的飘零感,中间"绣衣从此来"至"洗兵临海门"突然转入慷慨激昂的征兵场景,结尾"故人亦沧洲"以下又回归离愁别绪。诗人巧妙运用"楚水""春江"等意象串联起个人乡愁与家国忧思,而"胡马""汉臣"的鲜明对比更凸显时代悲剧。最动人处在于刚劲与柔情的交织,既有"倚剑看太白"的壮烈,又有"莺声催泪痕"的凄婉,形成震撼人心的艺术张力。
现代文译文: 游子心绪随暮色延伸千里, 回望处烟花依旧绚烂纷繁。 楚地的流水载着归乡的梦, 春日的长江连接故国家园。 漂泊之人怀念着京华故土, 骄横的胡骑正窥视中原。 胡人的铁骑暂时带来祸患, 汉家臣子多有负君恩。 紧急军书昼夜不停飞传, 四海之内战火遮蔽天昏。 两鬓白发日日增添, 孤舟中心事与谁论。 直到绣衣使者突然来临, 带着战马传达君王诏文。 忧愤激发忠勇之气, 悲喜牵动黎民之心。 南徐子弟争相赴国难, 征发的士卒如云屯聚。 我倚剑遥望太白星象, 准备在东海之滨洗净兵尘。 故友也将去往沧洲之地, 短暂分别已足够伤魂。 京口城外积翠如瀑, 退潮时浪花轻吻山根。 为何那天边的孤帆, 又在此处举起离别的酒樽? 徒然让我回忆相聚之地, 黄莺的啼声催落泪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