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唐] 刘长卿
鄱阳女子年十五,家本秦人今在楚。
厌向春江空浣沙,龙宫落发披袈裟。
五年持戒长一食,至今犹自颜如花。
亭亭独立青莲下,忍草禅枝绕精舍。
自用黄金买地居,能嫌碧玉随人嫁。
北客相逢疑姓秦,铅花抛却仍青春。
一花一竹如有意,不语不笑能留人。
黄鹂欲栖白日暮,天香未散经行处。
却对香炉闲诵经,春泉漱玉寒泠泠。
云房寂寂夜钟后,吴音清切令人听。
人听吴音歌一曲,杳然如在诸天宿。
谁堪世事更相牵,惆怅回船江水渌。
《禅心莲韵:诗人笔下一位少女的出世抉择》
赏析: 这首七言歌行以鄱阳一位十五岁少女的出家经历为线索,展现了唐代佛教文化影响下的女性生命选择。诗人通过"秦人今在楚"的地理转换,暗示主人公漂泊的身世;"厌向春江空浣沙"的决绝,道出她对俗世生活的厌倦。全诗以"颜如花"的容颜与"披袈裟"的信仰形成张力,用"青莲"、"忍草"等佛教意象构建出清净的修行空间。结尾"惆怅回船江水渌"的诗人自况,与少女的坚定形成对照,折射出世人对超脱的向往与羁绊。
现代文译文: 鄱阳江畔的少女年方十五 本是秦地人如今漂泊在楚 厌倦了春日江边徒劳浣纱 在龙宫寺落发披上袈裟 五年持戒每日只进一餐 容颜却依然如鲜花绽放 婷婷伫立在青莲台座下 忍冬草缠绕着禅院枝桠 用黄金自购一方修行地 岂愿如碧玉般任人婚嫁 北方来客疑是秦氏女子 洗尽铅华仍葆青春模样 一花一竹似含无限禅意 不言语不微笑却令人流连 黄鹂归巢时夕阳西沉 经行处仍飘着天界馨香 转身对着香炉诵经打坐 春泉漱玉声清冷悠长 云房静寂夜钟响过后 吴语吟诵清澈动人心房 听罢这首吴音佛曲 恍若置身九天佛国之上 世人谁能摆脱尘缘牵绊 我惆怅返舟看江水碧波荡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