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朱纯
浮云起山泽,霭霭敷重阴。
回薄遍太虚,肤寸即成霖。
飘风使之漓,迹灭不可寻。
伟哉贤达士,泽物固其心。
遭时为卷舒,陆沈讵无因。
谁言击磬声,不及南薰音。
明代诗人朱纯的《杂诗(二首)》表达了对那些贤能之人润泽百姓,以己之行使其影响广大的崇敬与赞赏,也揭示了在时代背景下有识之士为了天下苍生的福祉而不屈于时势、振聋发聩地奋发向前的积极人生态度。那么让我们进一步解读一下这首诗:
原始诗歌:
浮云起山泽,霭霭敷重阴。 回薄遍太虚,肤寸即成霖。 飘风使之漓,迹灭不可寻。 伟哉贤达士,泽物固其心。 遭时为卷舒,陆沈讵无因。 谁言击磬声,不及南薰音。
现代文译文:
浮云在山泽间升腾,云雾缭绕,重重的阴霾弥漫。云雾在回旋中弥漫了整个天宇,即使只是薄薄的一层,也可以引发雨霖之愿。风吹云动,将它吹得愈发激流涌动,但这痕迹很快就会消失,难以追寻。
伟大的贤士啊,你的志向是要润泽万物,你的心中有这样的决心和热情。你是顺应时势,浮沉不定,这是因为时机尚未到,哪里有不用劳作就能沉沦的呢?
谁说击磬的声音,没有比那南风曲更美?它同样传达了你的心声和你的善良愿望。
赏析:
首联“浮云起山泽,霭霭敷重阴”以生动的形象开始,描绘了浮云在山泽间升腾的景象,云雾缭绕、重重的阴霾弥漫。“霭霭”两字点出了云雾密布的特点,犹如山水之间厚重的迷雾。“敷重阴”三字寓有诗人深沉的感慨,可以理解为对于时代状况的描写和对于人民命运的设想。
接下来的两句“回薄遍太虚,肤寸即成霖。”诗人用精妙的比喻形容了云雾的力量。“回薄遍太虚”形象地描绘了云雾弥漫、回旋天宇的情景,“肤寸即成霖”则以微薄之云聚可成雨的道理,说明了小力量积聚起来也可以发挥大作用。这两句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的关注,对微小力量能够改变命运的的信念。
随后,“飘风使之漓,迹灭不可寻。”两句对云雨的变化进行了转折和对比。风将云吹得更激流涌动,但最终消散在茫茫天际,无迹可寻。这是对自然规律的描绘,也是对世事无常的感慨。这里诗人运用了飘风的比喻来表达世事的变幻莫测。
最后,“伟哉贤达士,泽物固其心。”是对贤能之人的赞美。他们心系百姓,润泽万物,这是他们的初心和决心。他们顺应时势,不屈于时势,体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载体,表达了对贤达之士的赞美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精妙的比喻,展现了深邃的思想和真挚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