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明] 朱纯
长江限吴越,形势一何雄。
夷岛苍茫外,乾坤浩荡中。
江连埋日雾,汀暗走沙风。
忽起乘桴叹,沧洲不可穷。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
登龛山
朱纯
长江限吴越,形势一何雄。 夷岛苍茫外,乾坤浩荡中。 江连埋日雾,汀暗走沙风。 忽起乘桴叹,沧洲不可穷。
诗人朱纯是一位山野隐士,常年居于吴越之间,但他的志向并不在此,而是企望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投身大江的怀抱,便可以畅述他的雄图大愿。然而眼前的长江并没有给他以鼓励和支持,反使他从远景的广阔天地感到前路的渺茫。这就决定了诗歌的多情、苍茫而郁闷的格调,且愈推进诗歌抒情,为主观的因素决定气魄:“蓦起乘桴叹”等即都是深刻蕴含浓厚的迷惘情绪之语句,悲而苦矣;随着来而不歇的自然现象则成了映衬外化的这种苍凉感慨色彩的因素。“江连埋日雾”与“汀暗走沙风”二句前后呼应,使物情更加黯淡。“沧洲不可穷”的“沧洲”,显然含有另一种意义:回归隐逸生活之路并未断绝,仍有可能继续。这是一种矛盾心理的反映,是失意有志的诗人复杂的感情流露。
诗写江景寓情,十分浑成自然。作者先从山川形胜的高度概括出长江的壮阔景象,然后着眼于江上烟波浩渺的实景,最后又从隐逸生活的高度进行议论抒怀。这样写景、议论、抒情结合在一起,既有宏阔的视野,又有细腻的笔触;既含蓄蕴藉,又真挚动人。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这首诗的译文:
长江如带将吴越两国隔开,其形势何等雄壮。茫茫外海岛屿苍茫无际,无边天地在我中。江连着那雾气深处的日出之地,水边沙洲上暗藏着狂风。忽然想起古人乘着木筏感叹,隐居之地是走不到头的。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