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道逢散遣之卒云讲和退师无所用之矣辄以二十六句道胸臆》宋宗泽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宗泽

《道逢散遣之卒云讲和退师无所用之矣辄以二十六句道胸臆》原文

翁拥麾幢我为儿,剽闻窃睹皆兵机。

其中袭击不容瞬,飙行电掣犹逶迤。

戎人长驱越大河,天下震惊观阙危。

肉食之谋殊未臧,我愤切骨其谁知。

慨然奏疏金马门,力陈盟赂损国威。

严尤下策尤可笑,晁错上书亦奚为。

道路荆棘初剪除,花如步障吾东之。

八年闭户尺蠖屈,一旦渡关匹马驰。

行行侧身听戎捷,忽闻募士诏遣归。

浓书大墨榜教诏,曰敌悔过今退师。

羽檄向来召貔虎,乃咏出车歌杕杜。

櫜兵销刃兵犹怒,却把锄犁农歌舞。

君王神武今艺祖,尔如不归污我斧。

现代文赏析、翻译

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在宋金交战的年代,宗泽却遇到了退师的士兵,他们都是国家的勇士,却被闲置无用,于是他忍不住将这些胸臆表达出来,创作了这首诗。

首两句“翁拥麾幢我为儿,剽闻窃睹皆兵机。”直接揭露现状,一个是老翁仍被推举担任重要职位,这看起来像一个孩子;一个是听到这消息的人看到的全是军中情况,都在运筹帷幄之中。这句用了两个不同的成语“翁拥麾幢”、“剽闻窃睹”,体现了语言变化多姿。“皆兵机”则显示出这是大事军事。“其中袭击不容瞬”则说明了战斗瞬息万变。这里诗人才三十来岁,便身居兵权,深入战争的前沿。“戎人长驱越大河,天下震惊观阙危。”“戎人”指的是金人。“大河”在此很重要,因为宗泽在抗金时一直把黄河南北作为战略要地。这里说金兵长驱直入大河以南,京城也为之震惊,形势十分危急。

“肉食之谋殊未臧,我愤切骨其谁知。”这两句是写上层统治者的谋划实在不可靠。前句“肉食之谋”是夸张语,在人民心中自己的当政者本不应有什么谋略可言。下一句是对“肉食之谋殊未臧”的补充,但联系后文“我奏疏金马门”,又可知肉食者并不因失败而吸取教训。至于作者自注“未几窜谪淄川”,由此可以理解到自己的遭际了,表达了他的爱国的思想。朝廷的决定对他来说只是错误而已,想到这一点怎能不气愤异常!此处的表现形式感有余,理性的愤怒则是不会刺激统治者良久的。“慨然奏疏金马门,力陈盟赂损国威。”从思想上讲作者已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于是他慷慨上疏,力陈以盟约为国策的失误。这正是他前文所说的“肉食之谋殊未臧”的原因所在。但作者并不希望朝廷再战下去,因为这种战争对百姓来说是一种灾难性的结果。

“严尤下策尤可笑,晁错上书亦奚为。”这两句是写上层统治者的昏庸无知。“严尤下策”是以汉代名将严尤的下策为比。“下策”即下等的策略,“尤可笑”说明上层统治者的昏庸无知。“晁错上书”则是尽忠职守的表现。“亦奚为”则表现了作者的无奈与愤慨。这首诗前半篇写实表达了作者对朝政的忧虑和愤慨,后半篇则是写诗人胸臆的抒发。“道路荆棘初剪除,花如步障吾东之。”前句是说宋金停战后的局势。“荆棘”指的是内乱外患。“初剪除”说明了当时的局势艰难。“吾东之”点出自己要回东边的前线去。“八年闭户尺蠖屈,一旦渡关匹马驰。”是说自己在宋朝当国的情况下未能发挥作用而潜居山东已有八年之久,现在准备重上前线。“行行侧身听戎捷,忽闻募士诏遣归。”写自己准备回到前线去。“行行”二字表明自己终于可以重上前线了。“浓书大墨榜教诏”,这是描写士兵们高兴的心情。“櫜兵销刃兵犹怒”,櫜甲兵是古代装弓箭的袋子与武器。“销刃”则指不再作战了。人们终于可以休息了,“却把锄犁农歌舞”。人们放下武器后反而歌舞起来。因为战争结束了,人们可以回到田间休息了。最后两句则是作者在赞美皇帝的神武英明,他如果重返故土当然是值得歌唱的。这首诗直接描绘了士兵们的活动和心情,并以此表达了作者的愿望和爱国之情。总的来说这首诗比较质朴自然,表达了自己直抒胸臆的感情。

现代文译文:

我拥着指挥旗在军队中威风凛凛,然而你们却把我当作一个孩子看待。我时刻关注着战场上的情况,这一切都是战争的机巧。袭击敌军不容片刻的迟疑,就像飙车闪电一样迅速。金人长驱直入越过大河向南逃窜,全国上下震惊注视着朝廷危险地摇摇欲坠。一些人的肉食之谋根本不周到。我愤切于心无人理解我!气愤地给皇帝上疏到金马门,极力陈词盟约只会损害我们的国威。下劣的严尤之计真是可笑之极,晁错的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