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宋] 赵师秀
在生贫不害,早丧可嗟吁。
天下黄金有,人间好句无。
魂应湘水去,名与浪仙俱。
平日惟耽茗,坟前种几株。
《徐灵晖挽词》赏析
这首挽词以洗练的笔触勾勒出一位清贫诗人的精神肖像。"在生贫不害"四字开篇即点明逝者安贫乐道的高洁品格,与"天下黄金有"形成强烈反差。诗人通过"人间好句无"的断言,既表达对逝者诗才的极高评价,又暗含对世俗价值观的批判。
"魂应湘水去"化用屈原投江典故,将逝者诗魂与楚地诗脉相连;"名与浪仙俱"则以贾岛(浪仙)为比,凸显其苦吟诗人的形象。尾联"平日惟耽茗,坟前种几株"最为动人,以种茶代植松的细节,既符合逝者生前的雅好,又暗喻其诗文如新茗般清芬永驻。
全诗在哀挽中见风骨,在简朴处显深情,堪称宋代挽词中的精品。
现代文译文: 生前清贫无损高洁,早逝令人叹息不休。世间黄金随处可见,人间却再难觅佳句。诗魂应随湘水远去,诗名与浪仙共风流。平生只爱品茗之乐,愿在坟前栽种几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