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浣溪沙·王称心效颦,亦有是请,再用前韵赠之》宋向子諲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向子諲

《浣溪沙·王称心效颦,亦有是请,再用前韵赠之》原文

曾是襄王梦里仙。娇痴恰恰破瓜年。芳心已解品朱弦。

浅浅笑时双靥媚,盈盈立处绿云偏。稀人心是尽人怜。

现代文赏析、翻译

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在古代众多描写女性美的词作中,这首词可谓是别具一格。作者将王氏比作古代的仙女,而又从“芳心已解品朱弦”写出她的智慧和才华。然而在传统以香艳著称的宋代词中并不多见,特别是其中将女子的天真活泼的神态描绘得如此真切生动的更少。此词似乎就是专为刻画这位名叫“王称心”的可爱女子而创作的。

上片首二句“曾是襄王梦里仙,娇痴恰恰破瓜年。”“曾是”即“已是”,此指已曾。襄王之梦,即意乱神迷的梦境。“娇痴恰恰破瓜年”,这里似指王称心人尚未到“齐大非偶”的二十四岁。王称心人很年轻,恰值花季,作者以仙女比她,谓她便是从梦境中走出的仙女,她人见人爱,人皆想往。破瓜之年,用以喻女子十六岁,这个“恰恰”二字,妙笔天来地点明王称心恰值此年。“娇痴恰恰”四字,将她的青春、活泼、可爱、美丽的神态活脱脱地勾画出来。这神态恰如破瓜年中的仙女。三、四句“芳心已解品朱弦,浅笑喜逢双靥媚,盈盈立处绿云偏。”这又是从多方面对王称心进行正面描写。其中“品朱弦”、“双靥媚”、“绿云偏”等,都是借用了古代成语和名物。作者用典贴切自然,视而未觉,信手拈来,随心驱使。这充分说明作者在艺术上是相当成熟的。“芳心已解品朱弦”,说的是她那颗纯洁的心里已经明白了朱弦的雅韵。“品朱弦”,即欣赏朱弦的韵味。《后汉书·蔡邕传》中说:“伯牙弦绝”。又《昭明文选》卷二十八中李善注引《琴操》曰:“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听之。伯牙志在流水,钟子期曰:‘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里用来借喻王称心有很高的艺术欣赏能力。“浅笑喜逢双靥媚”,写她善于面露微笑。“双靥媚”,即两个酒窝儿,形容其可爱。“盈盈立处绿云偏”,写她亭亭玉立。“绿云偏”,即指女子作乌黑的发鬓。这是个“盈盈立处”的高姿态形象。由于人坐在优美动听的笛声之中,“笛里梅妆”,萦回脑际令人留恋。可现实却又带来丝丝皱纹银发的秋风撕掉了绮幻美境的红纱镜,作者写其希望自己的妻子不要过早地离开自己:“试问世间何物最经秋?”这实际上也是对造成美丑幻觉的原因的叩问:何不“自爱”,少抛人我?

下片则从反面补足首句“曾是襄王梦里仙”的涵义:“自笑平生消受甚,便今做雨归田计”。这是写自己进入老境后的退居之念。“归田计”即辞官的托词。这里有自嘲的意思。过片这里的语言平易浅近,含义甚明。这里还有“欲语先笑”,或说弦外有音的意思。“那堪一点如珠泪”。这是承上“便今做雨归田计”而来的。它以曲笔挽结上文,显得情致婉转。“一点如珠泪”,当指自己妻子所流下的同情悲伤之泪。至此方点明伤秋之意。结句“稀人是尽人怜”,是对上二句所流露出来的感情的概括和总结。它包含着因作退隐之念而对不起妻子之意,也包含着对世人的歉意。“稀人怜”即人不稀(念)的人去怜(念)你。作者把夫妻之情与世人之心巧妙地揉合在一起,故能意蕴深长。

此词采用由虚而实、由远而近、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手法塑造形象,又将欲表一情而此情又难写的特点抒发得淋漓尽致。它当是一篇抒情主人不断倾诉心曲的优美散文而不是平铺直叙的山水画。此外从作品来看,《浣溪沙·再赠王称心》和《浣溪沙·赠王称心》在语言风格上是有共同之处的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