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俞彦
奴儿天与丰姿占,琢玉团酥。
无可形摹。
转把奴儿作丑呼。
神仙队里曾偎揣,目眩魂徂。
记得模糊。
待写云英当丑奴。
丑奴儿 占赠
原作者:俞彦
繁华自与人民绕,穷怪惊跑。览丽裁捎。朵朵烟英如碧桃。 那些矮倚东西迥,肆我诸童。豆撒桄蓬。对面果然诸项聋。
这“丑奴儿”调的词牌是取自《乐府》,宋词以它作为词调名的不多,今天所见,仅俞彦这一首,标题“占赠”。小词,形式短小,然而意象幽奇,生动传神,看来也可见古人雅好之意了。全词内容主要描绘出古代一种民间闹热的生活场景和情节——摘花、追赶、调笑。此词开篇以朴实自然的笔调描绘了一位“丑奴儿”少年儿童形象。“占”即拥有。丑奴儿“在这首小词里不是人名,正是丑俊无定的一种童稚称谓,这与下片的”诸童“皆是一样意义的。那这位丑奴儿的天生丽姿无人能比,“琢玉团酥”,并非是对美女富家子的正面刻画—— “秀美、凝结、温润”之类,而恰恰是衬托反衬之笔:“无可形摹”,谁还能形容这美玉一般的小孩呢!因而,“转把奴儿”句突兀而出,急转直下,“竟说他是丑了”,表现一种惊讶,一份新奇;“呼”字表出突然性质变了的情感状态——被众人当作丑儿笑话捉弄,那就是意外的尴尬难受的事情了;随之而论。“临了’转向其他人等那边——“ 神仙队里”显扬这些家庭之外或贫困家群的矮矮的小孩是多么形象抢眼的捕捉 ;而后付之;正在的小孩都为他们加倍疯逃不已跃动旋转进果队列之间而对敏感敏聋的视觉造成的影响——“目眩魂徂”;所以还记得他们那股天真的模糊相貌——“记得模糊”;那么就再描绘几幅他们各自的影像画面出来吧——“待写云英当丑奴”。全词自然朴素,纯真清新,朴实无华,惟妙惟肖地描摹了古代一种民间闹热的生活场景和情节——摘花、追赶、调笑,而由此体现出来的是一种中国本原的儿童教育方式和儿童观。从艺术上来看,此词最显著的艺术特征便是善于以大俗反衬大雅:本词描摹的人物形态,乃不登大雅之堂的“丑奴儿”,但通过这种小儿的行动情态却写出了纯真人性美,表现了一种高尚的儿童观和淳朴的民情风俗;从人物描写手法上来看:有正面描写与侧面衬托之别。正面描写从身世写起,直接刻画人物形象外貌,然后通过语言描写、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心理;侧面描写则以环境烘托渲染之法出之。此词笔调自然朴素清新,风格独特,给人一种亲切自然之感。
以上就是这首明代诗人俞彦《丑奴儿 占赠》的赏析了。这首小词以朴实自然的笔调描绘了一位“丑奴儿”少年儿童形象,通过这种小儿的行动情态表现出来的是一种中国本原的儿童教育观和儿童观。全词自然朴素,惟妙惟肖地描摹了古代一种民间闹热的生活场景和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