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明] 俞彦
风峭紧,月模糊。
捣练声高忙复徐。
欲寄芦河书一纸,边霜莫待染关榆。
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
《捣练子 其二》是明代诗人俞彦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夜深人静时,妇女们捣练的场景,并借此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风峭紧,月模糊”,描绘了夜晚的寂静和微风吹拂的景象。风紧而急,暗示了夜晚的寒冷;而月则显得模糊不清,象征着夜晚的深邃和朦胧。这些描绘为下文的场景提供了背景。
“捣练声高忙复徐”一句,则直接描绘了妇女们捣练的场景。她们在月光下忙碌地捣练,声音高而急促,然后又慢慢平静下来。这反映了她们工作的节奏和辛苦,也展现了她们的勤劳和坚韧。
“欲寄芦河书一纸,边霜莫待染关榆”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诗人以书信欲寄故人,却担心邮路苍茫中的误事,特别提醒“边霜”已经来临,气候变化,再也不要像过去的候雁一样将别离误认为远信未达。诗人借用这两个意象,既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又寓有对战乱、对家国离乱时代的哀叹。
这首诗语言简洁,寓意深远。它通过描绘妇女们捣练的场景,展现了当时社会的艰辛和人们的勤劳,同时也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
如果将其翻译为现代文,大致是这样的意思:“夜风微凉,月色朦胧。夜深人静时,听到那熟悉而急促的捣练声。我想写一封信给远方的你,在这秋霜降临之时,不要等待那关榆染上霜白,期待你的回音。”
希望这个回答您能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