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谒诗僧慧益不遇》宋李复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李复

《谒诗僧慧益不遇》原文

昼公昔在云门寺,曾笑陈丘久不归。

草坐麻衣今不见,独来林下钓寒矶。

现代文赏析、翻译

宋词如古酒,细细品尝总能寻味出一番特别之处,古诗香与时代气氛同其开阖有章也,此种所会殊难直言,正如画家着色须相肤色与衣物颜色而已,毋庸摹画内心之情。此刻透过诗人的双眼来品味他的《谒诗僧慧益不遇》和深情的句子:昼公昔在云门寺,曾笑陈丘久不归。

结合诗人当时的生活背景与经历,可以感受到这首诗中的孤寂、凄凉和怀旧情感。诗人前往拜访一位诗僧慧益,但未能见到他。这种无法见到诗僧的遗憾,让他回忆起曾经在云门寺与昼公的相处时光,感慨陈丘久不归。诗人似乎在思考人生、时间、友谊和禅宗等主题。

在这首诗中,李复巧妙地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如双关、对比和比喻等,以表达他的情感和主题。其中,“草坐麻衣今不见”一句运用了双关修辞手法,草坐麻衣指的是昼公曾笑陈丘久不归时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往日时光的怀念和对如今未能见到慧益的遗憾。此外,“独来林下钓寒矶”一句则通过对比和比喻的手法,表达了诗人独自一人前来拜访慧益的孤独和寂寞之感。

在现代文译文中,我们可以尝试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来传达诗人的情感和主题。例如:“曾经在云门寺与昼公相伴的往事再也无法追寻,”诗人写到,“不知那个身着麻衣的身影,是否仍常在寒江畔独自垂钓?”这里也结合了一些我们当下关于思念朋友的真实情绪去传递出来,真是美的无处不在啊!

至此,《谒诗僧慧益不遇》这个充满哲思与意蕴的故事在我心里所激起的情感涟漪还未散去,每一次品味都有新的感悟和体会。我为李复诗人的深情表达和独特的艺术手法所折服,同时也对诗歌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人生感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就是古诗的魅力所在吧!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