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温泉行》宋李复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李复

《温泉行》原文

骊山鸿蒙凝白烟,山根阴火煮玉泉。

阴灵炎炎燃礜石,石焰不灭何千年。

珠阁缥缈飞凤来,素衣仙人坐高台。

台前香引流水出,白玉莲花九叶开。

泓渟分去浮轻碧,中有纯阳无限力。

四时独不放春归,散向人间消百疾。

琼树他年日月新,霓裳舞动蜀山尘。

寒云怨锁遗宫冷,林叶岩花秋复春。

灵泉有灵天降福,山神严呵不可触。

祖龙心秽慢神天,毛发流腥身被毒。

现代文赏析、翻译

好的,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这首诗题为《温泉行》,却是诗人借用唐司马道士盐井春女所作两诗标题新制、空灵抒怀的名篇,题下的朝代交融无形。古诗七首中的这篇本是诗歌性质的自歌抒情。因其安排自然。“镕心断语。斯犹雕刻象形之物”“方宝赠妍”。当然可以借之以自鸣得意。全诗韵脚峭健。跳跃性强。情溢乎辞。神彩飞动。完全有别于曲阿保那样的《苏台怀古》。首段四句描绘骊山温泉神秘瑰丽的景象:凝脂似的白烟,山根阴火的温泉水。一个“凝”字将烟雾赋予了生机,使人联想到汤泉在温润多姿地升腾;一个“阴”字则仿佛深谷寻幽之处。一道光焰闪烁的火泉,正深藏在千峰万壑之中。“山根阴火”虽也属写实,但颇具迷离奇幻之妙,颇有浪漫气息。

“阴灵炎焰燃礜石”二句为转承。“阴灵”指温泉,诗人继以“礜石”为衬垫,就题而发挥,大发奇想。这里既有对大自然的赞叹,也有对其威力的夸张。诗中夸张的说法含有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唐代王度的《温泉赋》说温泉“煎煮玉液,浮珠玛瑙”,可以“处其寒泉之安,闻其温液之大”;又有民谣“凡饮文水一勺水,寿如彭祖八百岁”。这些都成为诗人的“根据地”。看这句之后又继之以“石焰不灭何千年”,由现实而进入神话世界,“虚景”又倒折回现实,十分俏皮,富有幽默感。此二句点染有致而意藏言外,使人如睹骊山神异而“朝拜”。

诗人在目睹实景奇景后过渡到对温泉仙境的想象描绘。“珠阁缥缈飞凤来”句塑造仙境的高洁与神秘。“珠阁”与“缥缈”相联属,珠光宝气,非同凡响;“飞凤”则使整个画面虚化、神化。再想象仙人在“台前香引流水处”,轻盈而娴静。“素衣”照应上文的“白烟”,“仙人”在流水边优雅地“坐”,而非飘然而立,更显其幽静娴雅。“台前香引流水出,白玉莲花九叶开。”二句对仗工稳而又流走自然,“出”字将仙人的情态写活了。诗人用“九叶”开敷的“白玉莲花”来形容台前香泉涌出之处洁净明丽,有超凡脱俗之象。水清石现,洁白透明的水珠时开时合,“莲叶开敷”使得整个仙境充满生机活力。接着又将泉水映照白日、蓝天、白云、飞鸟的倒影描绘成一幅淡雅的图画。“泓渟分去浮轻碧,中有纯阳无限力。”二句中“分”字与上文的“出”字相呼应,描绘泉水清澈见底缓缓流淌的动态美;同时又衬托出水中倒影的生动活泼。“纯阳无限力”应神仙气质之一侧面——热心纯阳而外柔内刚。——给泠泉(简称“温泉”)的魂灵披上一层神秘的外衣(实际上是把人心赋予神奇作用了),引起好奇而又缘木求鱼的附会。“四时独不放春归”。揭示仙人气息的另一侧面——长年常绿、不凋不落、生机盎然的春色。此句一语双关:既指仙境的四季如春,也暗含着人间青春常在的含义。“散向人间消百疾。”照应上文的洁净明丽和无限生机活力,进一步渲染温泉的神效力——祛病健身、益寿延年。

以上六句从不同侧面烘托温泉仙境的神秘瑰丽和青春常在的特点,笔致空灵流转而又富有生气。后半部分又将笔墨转向现实世界。“琼树他年日月新”,照应上文的春色之美和人间青春常在的祝愿;从对面落笔以虚写实:再假想经过了长年累月的天长地久、日月更迭,“遗宫冷云”、“岩花秋叶”中的骊山神祠更增添了古色古香和凄迷感伤的气氛(同时也带有某种追昔抚今的意味),呈现出不同于人间的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