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李复
城近斜临南郭路,地宽分得奉诚园。
垂竿引水穿回径,种竹成阴补坏垣。
晓露不收荷已败,新霜将落柿初繁。
天晴野旷秋风厉,借榻虚堂负午暄。
下面是按照您的要求所作的宋诗《李氏园》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李氏园
宋 李复
城近斜临南郭路,地宽分得奉诚园。 垂竿引水穿回径,种竹成阴补坏垣。 晓露不收荷已败,新霜将落柿初繁。 天晴野旷秋风厉,借榻虚堂负午暄。
这首诗是作者在李氏园中借榻午憩时所写下的,园在城近南郭路旁,作者闲步其中,看到李氏园地虽然宽阔,但尚有剩余的地方无法利用,于是园主就把这部分地方让作者使用。由此可以看出李氏园的特点:一是园址靠近城边,有宽阔的地段可以利用;二是园主与作者很熟识,双方之间不存在寸土必争的问题。作者用“垂竿引水”、“种竹成荫”等句点出了这个园的特点,同时也透露出一种闲适、雅淡的情趣。
“晓露不收”承“晨光欲晓”句,指出晨间清露未收之意;“新霜将落”承“朝旭未起”句,表明已过白露末节;秋风本是渐渐而起,但不妨说是一气而成的。所以说这些看起来各自独立的景象,实际上乃互为因果、互相交错的一气呵成的景色。“柿初繁”是对前一句中“荷已败”中荷的形象翻一番来加以生发。荷露出败叶、柿悬挂繁果,时序交替之中,园子也正在发生变化。尽管前一着已有秋风初起之意,后一着明写柿子挂满树梢之状,实际上写的是冬天快要来临了。这一切像是漫不经心、随意点染,实际为着力刻画“李氏园”的特征而写。“柿树谁将赋侍臣?”则是说明李氏园的特别处。由此续写出游李氏园的感觉及惬意畅然之情态。最后写“午景当空”正是园子的“主人避地”“安卧午息”的时候了,“虚堂”、“负暄”,形象地表明这一意思。虽然表现方式极像电影中的“淡出”,但仍可以看出作者的实景观察体验是非常精细而认真的。此诗可以说艺术手法显得极其轻灵精致、自然天成,并没有勉强描绘景物的痕迹。
此诗是李复的代表作之一,他以此表现出宋诗闲淡的风格和遒丽的笔力。宋诗与唐诗不同,唐诗以浓丽、雄浑、古朴、奔放见长,而宋诗则以清健、隽永、平淡、闲淡见长。所以读宋诗,需要细心体会这种风格和笔力。此诗中,诗人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描写园林景色和人物情感、心理变化的过程也是值得细细品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