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李复
坐忆金台别,于今十四年。
新恩乘五马,北首渡三川。
县急均鹾户,边停助饷钱。
晋民衣食薄,移柱听调弦。
以下是我根据要求赏析的译文,希望您能满意:
坐下来回忆金台离别的那一刻,如今已经过去了十四年。皇帝的新恩赐给了五匹马,你北行渡过了三川。在县里公平地对待盐户,停止边疆的助饷钱。晋地百姓的衣食单薄,移居的百姓听从调弦。
这首诗是作者接到魏大夫书信后所作,从信中可知魏大夫将调往晋地,所以有“晋民衣食薄”之句。全诗遣词用字平实,无一处夸张,也无一点浮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首联“坐忆金台别,于今十四年”,作者回忆起十几年前在金台(今河南开封市)分别时的情景,表现了朋友分别之久。颔联“新恩乘五马,北首渡三川”,诗人感叹友人得到皇帝的新恩而北上,要经过三川(泛指原秦川地区,在今甘肃一带)。这一联是写友人奉使出征,北首渡三川的壮美场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此行的赞赏之情和对安史之乱的不满之情。颈联“县急均鹾户,边停助饷钱”,描述了友人到任后县务勤政之事,以及与民生疾苦相关的食盐、税收等重大问题,这些都充分显示了朋友的贤良作风和仁者之政。末句“移柱听调弦”,前一句提到了吏治民生的重要一面,那么生活层面的怎么样呢?这句就是在询问晋地的人民在搬迁新柱子的时候会听取调整乐器弦音的事。作者在询问民生状况的同时,流露出作者对下层的深切关怀以及对安定和美的生活的渴望。
诗的整体基调质朴深沉,轻松温馨中流露出一些无奈,唯其如此,更见诗人的中庸性格、忠君爱民之忱以及深厚友情、悲天悯人的人道关怀。这就是全诗的主旨之所在。
李复,字履中,亦字履道,洛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仁宗庆历中前后在世。世居洛阳上阳东街,自曾祖起宦儒业茂。淳化四年,(公元九九三年)举进士。历官单州团练推官、知郑州荥泽县。夫人许氏,(并州黎阳县君)子郭源、次陈磨研、焘、铸。读这首诗时您心里是怎么样的感受呢?其实这也是一种心境,您的心情也会因为这首诗所描绘的场景而变得或清新、或悲壮、或深沉起来。这首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平淡自然,不事雕琢,却也达到了“语淡而意工”,“外枯而中膏”的境界。您是否被其深深吸引了呢?是否也感叹于作者的平和中正的性格和品质呢?这都不得而知了。但是无论如何,一首好的诗歌是可以引起人们无尽的思考和感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