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李复
少年游嵩丘,登高吾独见。
西游渡陇坂,脱屣古河县。
削发俗网裂,绝味诸漏断。
卧胁三十年,凝尘满羌簟。
六月大地燋,炉中结冰霰。
牛头实枬檀,降出九重殿。
正就寂灭时,泉竭悲禽散。
直从开元初,到今色不变。
破屋闭真相,野鼠嗅香篆。
时有碧眼人,酌乳供新献。
辛顺忠唐得道之士真身今在河州寺
少年游嵩丘,登高吾独见。 西游渡陇坂,脱屣古河县。 削发俗网裂,绝味诸漏断。 卧胁三十年,凝尘满羌簟。
此诗的魅力在于对唐得道之士真身的描绘,那是一种超脱尘世、摆脱一切烦恼的形象。他脱去了世俗的网,品味着种种断绝的欲望,静静地安卧了三十年,尘土堆积在边陲的席子上。诗人以生动而形象的笔触,勾勒出得道之士的清净无为、淡泊名利的形象。
六月大地焦热,但得道之士犹如炉中结冰霰,心境如止水。诗人以象征的手法,描绘出得道之士内心的清净无为,同时也表现出他对尘世的淡漠和超脱。
“时有碧眼人,酌乳供新献”,这是对得道之士神秘形象的描绘,诗人借此传达出一种深奥玄妙的意境。诗人对于这位唐代得道高人的描述和敬仰之情跃然纸上。
诗人在这首诗中表现出了对于佛教信仰的虔诚和敬仰之情。他将这位唐代得道高人视为真正的得道之士,将其描绘成了一位脱离尘世、超脱一切烦恼的形象。这种描绘不仅表现了诗人的信仰,也表现了他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领悟。
在现代文的译文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主题和情感。它所传达的是一种对人生的思考和领悟,是对生命的敬畏和珍视。这种思考和领悟不仅源于诗人的信仰,也源于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因此,这首诗不仅仅是对唐代得道高人的赞美,也是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领悟的体现。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深意的诗篇,它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表现了诗人对于人生和生命的敬畏和珍视。在现代文的译文中,我们更能够感受到这首诗所传达的情感和哲理,也更能理解诗人对于人生的深刻思考和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