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摸鱼儿 癸亥八月初二日赋》清况周颐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清] 况周颐

《摸鱼儿 癸亥八月初二日赋》原文

近尊前、一声河满,声吞和泪肠热。

十年花事伶俜甚,禁得綵幡摧折。

风雨咽。

为已断鹃魂,苦忆啼时血。

情天一发。

念芳约俱寒,坠欢何望,曲怨玉笺裂。

花落后,无那佳人又别。

胭脂犹有残雪。

天涯忍此春消息,不是众芳消歇。

千万结。

剩弱线衰杨,青眼堪愁绝。

倡条冶叶。

问底事干卿,一池吹皱,持恨与谁说。

现代文赏析、翻译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

“摸鱼儿 癸亥八月初二日赋”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十年后的重逢,抒发了词人复杂的情感。

上片由回忆起笔,以“声吞”二字直接逼近本题,撞实了离别肠断之意。接下来具体描述十年前的重逢,两人因花事已定下终身,又因花事断送了幸福,回首往事,只觉情天情海,冤孽纠缠。彩幡飘飘,乐声盈耳,花好月圆,喜气洋洋,但却是生离死别,不忍心回顾。“情天一发”,把悲欢离合之情推向极端。一“惨”字也不知怎地就在舌尖上滑了出来,想控制却来不及了。此时词人恍然若失的伤心心理一览无余。起承转合的结处,也一点不含糊地平铺了决绝语:“念芳约俱寒,坠欢何望”。这是折笔。但高妙地又将已到嘴边软化的情思给铁丝一般勒紧了。“曲怨玉笺裂”,小杜“肠断文园隔病庐”的句子入词非常恰切。不写情而写曲,且写其旧日高歌而寄玉笺之事。这样既紧扣词题“赋”,又符合晚唐绝句和宋人长短句“倚声填词”的创作规矩。此词下片也显得清空脱俗。

下片先写重逢后佳人的离别之苦。“花落后”三句是此番凄绝别离的情景。“天涯忍此春消息”,是顿足捶胸无以自已的心声。“不是众芳消歇”,是借花事作比,暗指别后之伤心人非独一人而已。

“千万结”三句是结处。表面上是说佳人之所心系之人并非自己而是别人,对方已另有新欢。但这个新欢是如此之无情,“剩弱线”三字便道尽个中惨景。“青眼堪愁绝”,是说佳人眼里所看到的只有杨柳凋零的景象和自己孤独无依的心情而已。古人称眼为“青眼”,这里还包含另一层意思,即对这位曾经相爱的佳人以“青眼”。

《晋书》卷七十九载阮籍能为青白眼,青眼看人是表示欢迎、器重和喜爱。这里对那位忍令春归的花间燕子一般的佳人表示无限的惋惜与同情。用一“问”字作转折,又十分自然。“倡条冶叶”泛指轻狂浮薄之人。作者《护师铃初成漫赋此解》曾有“纷纷轻薄何须数,雅志高情已自知”,“倡条冶叶”正是指那些负心男子。这两句与上句相呼应处都是用婉曲之笔补足了上片肠已寸断而又隐忍未发的语意。尾三句却妙在对充满别怨情愁的画面扫个干净,不留余迹与读者玩味而仍觉意味无穷。从对映与承转两个角度达到结处用笔跌宕起伏、曲折尽致的目的。

此词运笔特点是以慢为长,尤其在描摹情感时舒徐延展,作到含蓄蕴藉、得其深味。况周颐曾评曰:“倚声而托体必协宫商,贵在神领风从可知。”全词情感真挚、声韵和谐、意境深远、语言清丽质朴而富于感伤情调。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二云:“‘情语能以哀感而为韵’,此意惟梅溪‘近尊前、一声河满’及梦窗‘近来情绪浑无绪’诸词能得之。”况周颐《餐樱庑词语》又云:“金荃善写离恨,《摸鱼儿》尤有名。其‘情语能以哀感而为韵’者,如‘十年花事伶俜甚’、‘情天一发’、‘坠欢何望’、‘天涯忍此春消息’、‘剩弱线’、‘问底事干卿’等句可参观。”由此可见,《摸鱼儿》词调善于表现幽深的情感和曲折的意境,也适合于表达悲切之音。

译文:

在酒樽前,一声《河满》曲响起,声音哽咽泪流满面心中热流翻滚。十年来的风尘生活真让人苦不堪言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