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吴筠
万方厌秦德,战伐何纷纷。
四皓同无为,丘中卧白云。
自汉成帝业,一来翼储君。
知几道可尚,隐括成元勋。
现代文译文:
天下人都厌恶秦朝的暴政,战乱频繁不停。 四皓隐居在这里过着无为的生活,白天躺在翠绿的小丘上仰望天空中洁白的云彩。 自从汉朝有了刘盈的帝业后,四皓深知圣君可以依赖,于是出山陪伴太子,在翼下;这是智慧的选择。 在帝业与小人之交,选择了正直、伟大之路。这也算立下了一份不小的元勋。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之作,是诗人对历史上一段广为传颂的典故——汉高祖刘邦之所以能夺取天下,而立太子有功的四位皇亲即“商山四皓”起了关键性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赞扬了四皓的高风亮节及高尚品质。诗人把历史的纷争与白云、高山结合在一起,表现了自己志行高洁,不求荣华富贵,只追求清平世界的风格和胸襟。同时借古人之酒,浇自己之块垒,也是一首很好的托古讽今诗。
此诗起笔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做法说起,由于他残暴地推行“焚书坑儒”政策,致使天下人怨声载道。诗人用“厌”字把秦德厌烦之意表达得十分传神。继而诗人又描绘了秦末战火纷飞、兵荒马乱的情景。而正是这样的一个动乱的时代,却孕育出了一位非凡的人物——“商山四皓”。他们以八十多岁的高龄,不计名利,甘愿替太子刘盈出山辅佐他。“四皓同无为”,“白云”“ 翠微”,给人以世外桃源之感,流露出诗人对这种远离尘嚣、自成隐居格局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知几道可尚”,商山四皓见汉初宗室纷争不止,“挟矢忠,稽山下坂鸣干戈”。心中所抱憾慨和不满。无奈便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遁入了无何有之乡——高山之颠:“隐括成元勋”。这样的描绘增添了咏史抒怀的真实感、历史感和浪漫色彩。“史才八分”,杜甫曾经给李贺写序作传,“史才”一词就是用来评价李贺咏史诗的特点之一,用典多而活是其一也。而此诗又可见“史才”之深矣!此诗运用古代诗歌创作的传统题材——咏史之作而又能给人以新的艺术感受,这与作者巧妙地运用各种艺术手法是分不开的。作者赞美了四皓的才智及高风亮节。“深藏不敢露”,大有“姜太公”待用的先机;“甘心翼尔接金滕”。大大为作者争得了天下臣服之意:这都是用事深合巧妙的体现。古人称“文以载道”,更注重作品本身的质。“不见得杜甫在其心中创造的意境之美及对四皓人格的崇敬;若将此诗移易旁人的姓名且题材依旧,就一定能令人索然无味了!因此欣赏古诗贵在善于联想、善于再造意境的艺术魅力上。这正是此诗最为成功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