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李纲
六代兵戈王气销,山围故国自周遭。
豪华散灭城池古,人物摧残丘冢高。
阜转蟠龙翔宝塔,洲分白鹭涌云涛。
悠悠世事都如梦,且对金樽把蟹螯。
金陵怀古四首
其一
六代兵戈王气销,山围故国自周遭。 豪华散灭城池古,人物凋残冢墓高。 阜转蟠龙翔宝塔,洲分白鹭涌云涛。 悠悠世事都如梦,且对金樽把蟹螯。
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
这首诗以“金陵怀古”为题,但诗篇并没有对金陵古城作具体描写,也没有直接叙写自己的感慨,而是通过六朝古都的今昔变化,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首句“六代兵戈王气销”七个字,概括了从东吴孙权建都到宋高宗迁都的几百年的历史。“兵戈”即战争。它带有两重性:昔日承平天下、繁盛国力的王气(这里含太平盛世之气),到今天为战火破坏性的气势所销蚀。“故垒休寻”到了后继无人的结果。“自周遭”,金山为明代筑就环绕南京的城墙,紧靠江边,形势险要,故云“自周遭”。它已不再有昔日金陵王气了。一个“空”字,写出了物在人非的无限哀愁。
“豪华散灭城池古,人物凋残冢墓高。”这是对前两句的承启和加深。昔日的繁华富庶、威震四方的壮丽景象早已不在,今日所见只有一座座孤零零的土堆和残破不堪的城墙。它们是六朝达官贵人们长眠的地方,然而今日他们早已不在人世了。这里透露出南朝亡国的悲惨代价和深重的民族悲哀。
“阜转蟠龙翔宝塔”是写南京城外北固山的美景。“蟠龙”,似龙非龙,一种奇特的塔形石山。“宝塔”,指北固山甘露寺中的多景楼。李白《永王东巡歌》有“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的诗句,“洲分白鹭涌云涛”,可能即指此。“阜转蟠龙”是说北固山形如蟠龙。“宝塔”凌空,“云涛”涌现。在江山依旧的今天,往日的“豪华”和“人物”都不存在了,只有这古塔、这楼以及当年南巡的遗迹虽历尽沧桑而今仍矗立在长江边上的多景台。
尾联两句写得颇有情味。“悠悠世事都如梦”,表明诗人对往昔兴亡已经淡漠了。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今日把酒对蟹螯,过去的兴衰已成为“空”。诗人以蟹螯借代酒肴,举杯消愁,写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惆怅之情。“且”字写出诗人无可奈何花落去的自我宽解,更显得情致委婉。“世事如梦”,诗人对昔日横行江东、威震四方的豪强表示鄙夷;对统治阶级寄予同情;对当时朝政表示失望;对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则表示深深的忧虑等等意味都在“世事如梦”四个宇中传出。世事一梦的感触也意在点破本为梦(浮生若梦)所见所闻诸现象如:这极好的酒席也是梦境。“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万事万物何尝能逃脱同样的归宿!那么眼前的欢宴还值得推求和沉迷么?联系着诗句,还令人思考那位屈原大夫所说“与世推移”,“随流俗去”、“老冉冉其将至兮但悲光阴之虚耗而返羡秋”等的思绪;虽然才过立秋刚见秋意不久就急急忙忙把蟹螫起来也颇有意味!对清欢的热爱与时光飞逝而不及把握的感喟之情溢于言表。
从诗的构思来看,作者采用层层生发的手法:前四句以叹问领起,以下文字遂作层层铺叙———由于世事的转变又更替遂有环境人事的变化又出现时代声音的真实反映──歌终则宴散金樽犹存可以品味沉醉迷离人生与如梦世界的那层感怀渺远超然之外“临风搔首”,有一种可望不可及、劝解而不下的强烈感叹出之辞色之间那么诚恳。人生渺渺千古问可知道利欲金钱之上皆成了牢笼脱节漩涡漂泊可耻在后世漫长的时间内能有偶尔遇救的时候否无时不是如此循环地圈子里“泡”“饮